刘美娟此时已经化身成了政治工作者,她借机发挥,将这次研发过程,定性为战时状态,引起了与会众人的集体响应,两千多人齐声呐喊,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巨大的玻璃穹顶都要震碎了一样。
“很好!大家都是有强烈爱国心的中华好儿女,我非常欣慰。
我刚才讲了目前的危机时局,这是我们研发芯片制造生产线的紧迫性。
我还要告诉大家,硅基芯片的优异性能,还有两次技术升级就基本上到头了。
学过物理的就都知道,电子有隧穿效应,晶体管之间的隙宽,只要超过两纳米,就会造成电子遂穿效应,从而产生逻辑混乱。
我们中国人历来有研发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传统,因此这条芯片制造生产线研发完成之后,我们就要挑选出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去研究新的微电子技术。
可能大家都知道,下一代的计算机是量子计算机和光子计算机,这是前人早已有的预判。
我也赞同这种判断,但是这其中的风险很高,量子计算技术和光脑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理论,研发周期会非常漫长,可能长达几十年。
那么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我们难道要停下脚步,等待欧美赶上来吗?
不!绝不!在科技一途,从来只有第一,而没有并列第一,如果我们把好不容易超过的机会,就这么白白丧失,那我们就是民族的罪人。
因此我决定分两个科研团队,第一支团队还是坚定的研究光子技术与量子技术的结合体“光量子计算机”。
第二支团队,就去研究碳基芯片技术,利用碳纳米管优异的电子通过性能,研发出五倍硅基芯片性能的过渡性技术。
在这里我要提示大家,碳基芯片已不能用我们现在的芯片制造设备去研制,材料不同,性质就完全不同。
我设想是一种由3d打印技术,与飞秒激光写入技术相结合的3d打印机,直接在芯片底座上打印,包括后期金属电路层的打印。
不过,也同样需要光刻和蚀刻两种工序,碳纳米管的发热情况非常优异,基本上没有硅晶圆那样的发热情况,因此可以打印多层,从而进一步提高碳纳米管的集成度。
诸位,以上是我们迫切需要研发出十几纳米芯片制造生产线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