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来说,物质的质量,应该是振荡波能量的组合,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太空中,不论多大的物体都能漂浮了。
因为这些物体本身是没有质量的,只不过相互吸引就形成了我们所能感知的质量。
有人想到了地球引力,地球引力很神奇,它不像磁铁,只与某些金属物质作用,而是可以作用于任何物质之上。
毕海波判断地球引力其实就是作用了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之上。
前面说过,基本粒子本身没有任何质量,也就无所谓相吸,地球引力真正作用的是基本粒子所形成的原子上。
中学物理课本上讲过,原子由原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其实电子就是基本粒子。
在宇宙中,基本粒子无处不在,包括看似没有任何物质的无垠太空中,一样有基本粒子,否则太阳光不可能传递到地球上。
没有原子核约束的基本粒子,无影无形,速度是光速的好多倍,我们根本感知不到,科学家把它们统称为暗物质。
由若干个基本粒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坍塌压缩成原子核,大家可以想象成太阳。
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多寡,决定了原子核的振荡引力,这种振荡引力,可以捕捉到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基本粒子,也决定了它能捕捉到多少基本粒子,围绕其高速运动。
单个的原子,这种力非常非常的微小,用我们人类已知的方法无法探测。
可是由无数原子构成的物质却又非常牢固,这种力除了原子核所具有的振荡引力外,还有其外围高速运动的基本粒子相互穿插,因为速度太快,就形成了牢固的吸引力,就好比直升机的两片桨叶能抬升重达几吨的直升机一样的原理。
多个基本粒子互相穿插就形成了我们所知的原子键,原子键有多种形态,有杂乱无章的,有方向一致性的,如果是方向一致性,就是单晶体。
以铜元素为例,如果我们只给它加热熔铸,那它只会形成纯铜,因为它没有达到形成单晶的条件。
形成单晶铜的条件就加压加热,其中加热就是加速原子核外围基本粒子的振荡能量,使其可以挣脱原子核的约束。
这种方法能量损耗很大,等于是蛮干,并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