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有一件大事,张志东领导的海豚操作系统项目研发团队,正式开始研发了。
按惯例,张志东又主持了一次技术研讨会,只不过,因为刘美娟高度重视海豚操作系统的研发,她像个学生一样,也坐在椅子上在认真听讲。
张志东一开始就讲操作系统底层的微内核概念。
“微内核实际上是一个个模拟芯片内部计算核心的程序”
刘美娟突然出声打断了张志东的发言。
“等一等,张主管,虽然我不懂软件,但是芯片我懂,我能预测到计算机cu未来的研发趋势。
首先就是模块化,其中一个微内核出问题,不影响其他微内核的功能,也能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增加一项或多项新功能。
将来的计算机芯片,就是一个高度的集合体,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大杂烩,它会不断融合我们现在见到的一些专用微处理器功能,也会通过增加计算内核,增大并行计算处理能力,达到如今小型机甚至大型机的计算水平。
那么我想,我们的海豚操作系统底层微内核的创立,也应该吸收这个特点,做到高度模块化。”
刘美娟话里的中心意思就是模块化,张志东完全听懂了,他大声赞道:“好!刘总监这个建议提得非常棒,这样我们的操作系统会更加稳定,不会造成崩溃、死机等极端恶劣情况出现。
这又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强调多媒体功能。
”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架构,是一个典型的倒金字塔形状,第一层叫做模拟层,也叫做微内核层,它是一个硬件层,由计算机硬件直接执行微程序指令,是整个操作系统的基础。
第二级是一般机器级,也称为机器语言级。
它由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这一级也是硬件级。
第三级是操作系统级,它由操作系统程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