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页

古代养娃日常 画江 777 字 2022-11-25

只不过这一回和往年不一样,除了腊八粥,还有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官。

刘识和彭瑾一时弄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高公公见状便笑着解释道:“贵妃娘娘听说宁安伯府的西席先生前不久辞了职,两位公子要去栖霞书院读书,而永宁乡君却一直没有请到合适的先生,正好萧女史得圣上恩典出宫,贵妃娘娘便请托萧女史到宁安伯府来做女先生。”

腊月初时,汪妃娘娘因为生育有功,更兼大力推广育儿经验泽被天下有大功劳,被太熙帝册封为贵妃,超越四妃,成为真真正正的皇后之下的第一人。

而这个萧女史,刘识和彭瑾也略有耳闻,出身权贵,然而父辈却因为涉及已故大皇子一脉,在太熙帝登基之后遭到了清算,萧女史则随家中女眷被充入掖庭。

只是萧女史运气极佳,刚进宫就几元钱得到了太后娘娘的眼缘,被收用慈宁宫,后来更是因为才学出众、颖悟异常而出任女官,被调至御书房伺候太熙帝笔墨,深得太熙帝的信任。

有时太过忙碌,太熙帝甚至还会让萧女史先行替他查阅奏章,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分好类,供他按次序批阅。

将近四十岁的女官,在宫中除了荣养也没有更广的前程了,萧女史此时请求太熙帝恩典出宫,想来也是想摆脱宫中枷锁,在晚年活得更加轻松恣意一些。

第626章 拜师

彭瑾这才想起,有次奉召入宫拜见汪贵妃,闲聊时汪贵妃问起孩子进学的情况,她便顺口提了一句夫子张伦已经请辞,刘湛和刘澈来年就要到栖霞书院进学,而暖暖则要再招一个女先生的事情。

没有想到,汪贵妃竟然还记得她偶尔提起的一次闲话,而且还放在了心上,将才学见识出众的萧女史荐了过来教导暖暖,这让刘识和彭瑾大为意外,慌忙谢过了。

“多谢贵妃娘娘费心。”刘识和彭瑾郑重谢过,又对萧女史客气道,“以后小女就有劳萧女史了。”

虽然汪贵妃直接送人,让他们在之前都还未来得及好好地打听打听萧女史其人,但是想来能得太熙帝的信任、汪贵妃的举荐,萧女史定然有其过人之处。

萧女史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从宫中出来的就傲慢无礼,反而十分客气地回礼道:“伯爷、夫人客气了。”

她能从一个小小的掖庭罪奴,一步步地走向御书房第一女官的高职,凭借的可不仅仅是才学颖悟,更是这份知情识趣、谨慎有礼和安分守己。

离宫来宁安伯府之前,她就细细地打听过宁安伯和宁安伯夫人,以及她将要教授的学生永宁乡君,听到的多是赞美之词,什么为人正气、谦和大度之类的,心中对这个养老的去处便有了几分满意。

更何况,作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女官,她对于宁安伯夫人能够署名《太熙茶经》流芳百世,能够总结出泽被天下的育儿经验,更能够为了顺利推广育儿经验造福世人,就将赞誉成就拱手让给汪贵妃的大气极为赞佩,心底也存了交好的念头。

如今见宁安伯及其夫人果然一派光风霁月、磊落坦荡的正气模样,为人也是谦和大方,她原本几分的满意,就变作了十分。

而刘识和彭瑾见萧女史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气度俨然,也愈发地满意了,暖暖交给这样见多识广、眼界心胸卓然的人教导,他们很放心。

高公公见双方都很满意,也满意地笑了,完美地办完了这趟差,等回到宫里,他少不得要被汪贵妃奖赏褒扬一番。汪贵妃满意了,太熙帝自然也会对他多看一眼。

如今的汪贵妃,在后宫那可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荣宠得很呐!他们这些去了势的内侍,能够攀上这样厉害的主子,以后的日子才能过得越来越好。

这趟子事情下来,真是三方各自欢喜。

等送别了高公公,彭瑾便准备安置萧女史的具体事宜。

“先前孩子们的学堂设在仰高汀,那里正临后园小湖,三廊合围,庭院开阔,充作教舍的是一栋三层小楼,一楼用作学堂,二楼供先生居住,三楼则是藏书兼观景。我这就领萧女史过去看一看是否满意。若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另外挑一处院子,或者是在后园子的空地上重新搭建都是可以的。”彭瑾十分客气地说道。

萧女史摇摇头,笑道:“光是听这院名就觉得院落十分风雅不俗,更何况听夫人描述,院中的景致果然是不错的,我觉得仰高汀就很好,不必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