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避事怕事,后妃明哲保身。
所以,倒不如沉默是金来得稳妥。
至于其他的,涉及朝政问题的,噶尔丹的图谋之类,容温也不清楚了……
先前太皇太后曾在乾清宫外甬道立下‘后宫不得干政’的碑文。不仅后妃,公主也照样不得干政,身边的人根本不敢把政事往公主们的耳朵里传。
容温之所以比二公主懂得多一点,是因为她被指婚和亲科尔沁后,宫中按例曾派过一位通达的老嬷嬷,就大清与蒙古的各方联系,给她讲古谈今。
毕竟是和亲公主,总不能懵懵懂懂,连基本的利弊都理不清。
不过,那位嬷嬷讲的消息有限,且多是围绕容温要和亲的科尔沁部。
噶尔丹这些人,只是轻描淡写,几句带过。
容温无法根据那些只言片语,准确推断出眼前是个什么情况。
只隐约觉得,太后这万寿节,怕是热闹不起来了。
过了约摸半个时辰的功夫,皇帝领着人来了寿康宫。
欲私下召见噶尔丹哈敦,问她来意。
噶尔丹哈敦断然拒绝,起身,当众用不高不低的嗓音说道,“我为大清而来。”
她一袭红衣,样貌生得很是美艳,眸色凉薄,眉目倨傲犹带讥诮,示意随从把一封信呈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