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燕知道王氏想要说的是什么,她是怕秦楚见到了京城的繁华后花了眼睛,再也不将她这个糟糠之妻放在眼中。
想到这儿,于书燕暗自苦笑,三年后入京,前一世秦楚做到丞相位后便休了她,宠妾灭妻,如今重生归来,她岂会走上一世的老路,王氏是好意,她是过来人,自是见过京城的繁华,于书燕点头,等她想法子与秦楚和离再说吧,不离开庾县,便不会有伤痛。
于书燕这么想着,便也就释怀了,从知县府出来,接着去了任主簿的府上,孙氏正闲着无聊,见于书燕过来给她送新衣,却是笑了,“你这生意做得不会亏本,三天两头的往外送。”
孙氏打趣她,于书燕也是笑了,帮着孙氏换上新衣,一套葱绿色新衣胡裙,加上那了月牙白的斗篷,却是让孙氏爱不释手,“不错,这款式在庾县不曾见过,书燕是如何想到的?”
于书燕自是不能说这是上一世的记忆,只道:“前不久我去码头收货,便看到一艘船,那船上的客人是从京城里来的,便见他们说京城眼下流行胡服,尤其是北边贵女好骑射,于是我便想到了做成胡服,却也并不是地道的胡服,毕竟在道的胡服属异服,而咱们中原的服饰自有一番飘逸之感,只因广衣宽袖让人行事不便。”
第166章 漂亮的母女两人
原来如此,孙氏欣然的收下了,得知她是从知县府上来的,于是问起知县夫人的情况,以前知县夫人王氏是不太喜欢秦家女眷的,也皆于书燕的婆母和大嫂想要巴接王氏,还故意上府拜见齐老夫人,结果收到上香的帖子,那次上香,于书燕给王氏解决了一个难题,于是于书燕入了王氏的眼。”
“后来因为于书燕做的骑马装,以及建议孙氏带王氏去马场,于是又落得一个好印象,只是上次上香王氏想将齐家表妹嫁给秦楚为平妻一事,令王氏再见她有些愧疚,其他倒是没有什么了。”
孙氏说这一次赏梅宴会有不少贵夫人小姐们参加,到时让于氏母女跟在知县夫人和她的身边,再乘机与这些贵夫人打好交道,这样于家布庄能因此而出名呢。
于书燕很感激孙氏替她着想,于是应下了。
从任府归来,许三娘便问起知县夫人和孙氏的意思,于书燕将今日孙氏所说的说了,许三娘一听,有点儿担忧,“燕儿,我不曾与这些贵夫人打交道,到时可别闹出笑话来。”
“娘,不会的,到时咱们跟在知县夫人和孙氏身边,谁还不得巴接咱们来,所以根本不必想别的,不是还有我么?”
于书燕一脸的轻松,不就是些地方富绅的夫人们,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于书燕的鼓励下,许氏心情平静下来,想到女儿这么辛苦的开铺做生意,此番前=去应酬也皆是为了家中的生意,她岂能在这个时候拖后腿,她更应该帮忙才是。
不知不觉中,许三娘已经与前一世不同了,前一世的许三娘在玉兰村里面对那四合院长子,思念着一双儿子,丈夫天天入山打猎,她却在家无事可作而因此胡思乱想,以最后郁郁而终。
这一世她却因为要帮着女儿的生意,自此后开始与各夫人交往,再无心思他想,人反而变得充实,也精神了,甚至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于书燕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穿上一件新衣或者做成一笔生意,她都会露出笑来,她觉得这一世的选择是对的,如此母亲能多陪她几年吧,于书燕这么想着,眼眶一热。
等她赚到了不少银子,她便派人四处寻找大哥,不管生死她也要将人寻到为止,不能再像上一世那样,到死都不曾与大哥见上一面。
第二日是庾县贵圈的赏梅宴,就在城外三十里处,那儿有处梅林供这些权贵游玩之所。
这一日大清早的于书燕便起了床,穿上紫衣胡服,披上了天蓝色斗篷从屋里出来,而刚从花园里练功归来的秦楚看到自家媳妇这模样,竟忍不住呆了呆,果然他家媳妇不愧是庾县第一美人,当真是美,这般模样出门,若是被外男得见,岂不是坏事?
秦楚有些后悔那日夜里答应媳妇出门,可是看到媳妇脸上的笑容,秦楚又不忍开口阻止,最后上前一把抱住媳妇,吻了吻她的红唇,在她耳垂处叹道:“燕儿竟是如此之美,在外头可记得带幕离。”
于书燕在内心翻了个白眼,他上街买墨看中了她,从此以后认为天下所有男子都会是这个德行。
“今日去的全是女眷,不必带幕离,不然反而会引起人家的注目。”
秦楚却道:“此去还有下人还有护卫,他们也是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