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夫人侧首看了于书燕一眼,眼神里似有嘲笑,于书燕当没有看到。
一行人到了前堂,胡老夫人是故意走得慢些的,特意站在孙氏的面前,想看看那陶公子长什么模样,毕竟是妇人,平素也不与这些才子们打交道,知道陶公子显贵,是位贵子,却是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
于书燕前一世知道有这么一位风云人物,却是不知他长什么模样,也没有什么好奇的。
而此时前院的才子们,正好从正堂里出来,与胡耀走在一起的正是任府二公子,还有鼎鼎有名的陶公子,陶公子今个儿听说胡耀曾做美人赋,庾县第一美人姓于,赋做得很好,他很感兴趣,至于真正的美人儿,他并不在乎。
这小小的庾县能出什么样的美人呢?哪及那京城里的贵女,京城世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个个都长相极好,不管是贵子还是贵女,皆是上上之姿。
而且从小不分男女都识得字,女子待字闺中之时,便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娶这样的女子,与她说话是不会费劲儿的,她们就像解语花,不仅能与夫君聊诗赋,还能一同做画,一同抚琴,更是一同下棋。
在京城长大的陶子宁便是这么认为的,京城美人不少,既是美人儿,还能是解语花的美人儿更是多,他来庾县多日,也只有胡公子还合他的性子,于是与他交好,与他吟讨作对,倒也不无聊,偶有意外之喜。
这胡耀做的那一篇美人赋尤其得他喜欢,此时一行才子们又聊到这美人赋 来,陶子宁便说道:“胡兄,你对一位已婚的妇人写下此赋,不太好吧,莫不是这妇人美若天仙不成?”
胡耀 听到这话,脑中不由得想起于氏的美貌,她成婚多年,不但没有变丑变胖,反而越发丰润美貌起来,何况如今已经是和离了,为何不能写赋,他现在还想写篇赋,她的美貌总能带给他灵感。
旁边的任二公子立即说道:“陶兄有所不知,这位于氏已经和离,极具个性,本是嫁给秦四公子,人家入京赶考,已经中得会试,不日入士为官,怎么说她就能成为官夫人了,她倒是好,竟然在夫君赶考前和离了,倒是一位有骨气的女子,就是不知道她为何对那功名如此不动心。”
旁边也有才子陆续开口,说起秦四公子与那风月馆的女子相好一事,这事儿的确不少人都知道,原先他们这一群才子也跟着去过风月馆的,秦四公子的确对那风月馆的女子动了真情。
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因为胡耀向着于氏,于是这些言论也都向着了于氏,俨然于氏是受害者,是糟糠之妻。
第544章 于是被人看上
陶子宁一听,却是皱眉,“男儿娶妻娶贤,如我等之辈,偶有在外头风流之时,身为妻子该引导指正,而不是过激的想去和离,此女瞧着不简单。”
话是这么说,胡耀却是向着于氏的,当然秦楚也是他的好朋友,于是笑了笑,“咱们不聊这个,只聊美人儿,于氏是咱们庾县的美人无可厚非,至于京城里的美人儿,待我与任兄游学时前去瞧瞧,届时陶兄可别忘记了咱们哦。”
二人说是游学,实则游山玩水,各家家中都有不少钱,到时游历到京城,自也是吃喝玩乐的心思,他们都不打算去会试,也有自知之明。
陶子宁哈哈大笑,“自是盼着各位前去的。”
这一次陶子宁回祖籍赶考,老宅比较陈旧,胡耀和任二公子二话不说便帮着陶家修缮一番,陶子宁住了快一年,在里头还算舒服。
一行人走出来,陶子宁正是春风得意,一身锦衣袍服,当真是玉面郎君,极为俊朗阳光,在才子当中倒是很显眼。
只是待他们来到外头时,就看到前头站着几位妇人,其中有位身姿娇美的妇人却是侧着身子站着的,前头还有个孙夫人将之挡了一半。
陶子宁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紫衣身影,他眼神盯着那玲珑有致的身段,双眸微微一眯,再看此人旁边的紫衣胖女子,陶子宁皱眉,果然美人也需要对笔,不过瞧着都是夫人,他这是在想什么呢。
于书燕见孙氏迎上去了,她想着自己是和离之人,还是避嫌的好,于是站在孙氏身后不露面,心情也很平静,眼神看着别处。
旁边的胡老夫人却是看到了自家孙子身边那位玉面公子后,双眸一亮,当真是一表人才,居然还与她家孙子如此要好,那就太好了,到时胡家举宴,先让孙女儿与之认识了,而后再让孙子时不时带妹妹出门游玩,多与陶公子接触,指不定事情便成了。
于书燕都感受到了胡老夫人的激动,她内心冷笑,这是传说中的攀高枝儿,如此着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