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她自己也有二十了,却不曾有孕,一直是她担忧的事,若不能生个孩子傍身,就算将她提为贵妾又如何,将来失了宠,没有了丈夫的疼爱,她年老色驰,便在赵府呆不下去了。
万怡想到这儿,又是嫉妒的要命,这个表妹倒是好命,不仅嫁得好,还如此有钱,如今竟然还有一个人这么大的儿子了,当真是样样都比她好。
于书燕自是不知道万氏的想法,当然她也不在乎,她眼下就等着不久后会来闹的大伯娘他们,到时她得想个法子应付才是。
傍晚于书燕将生哥儿带了回来,生哥儿今个儿跟着去铺子,当真高兴的不行,果然还是跟着叔母出门好玩,又有好吃的,还有好听的故事。
史氏问起儿子,得知儿子今个儿过得挺好的,便也放心了,想到儿子那贪玩的劲儿,她便好笑,既然他亲近四弟妹,那就多去几次吧,当初生哥儿捐了菩萨也是这个叔母帮的忙。
生哥儿说着铺里的好玩之处,旁边坐着的毛氏听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她在院里头陪着生哥儿时间最久了,这两年里生哥儿长大了也不记得一岁时的事情,没想才几日光景,孩子反而亲近四弟妹而不亲近她了。
生哥儿越是这样,毛氏越发不喜,孩子不亲近她,她心情也不太好,自己一直不曾有孕,是毛氏心头的痛,她明明求过永安寺的签,说她有孩子缘的,可是肚皮却是不争气,都说永安寺灵验,在生哥儿身上便是这样,为何她却不灵验了呢?
毛氏看着生哥儿,眼神愣住,史氏瞧着毛氏不对劲,便起身抱走了生哥儿。
吕氏从厨房里出来,看着史氏将生哥儿抱去了后院,刚才史氏与孩子说的话她自是也听到了,她下意识的摸向自己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这让吕氏也很是难过。
于书燕回到屋里,她拿出摘抄的故事,翻到了最后,是一篇写孝子救母的故事,这书上的故事,东风戏班大多有排练,甚至如今要出门表演,随时能捏出一个故事来,戏班也扩大了,里头的名角儿不只一两个。
在整个巴东郡来说,东风戏班极为出名,却因为于书燕没有发话,他们也不敢离开巴东郡,旁边几郡偶有去表演,都是落得一个好名声。
于书燕却是坐在书桌前沉思,她已经磨好了墨,想了好一会儿便抬笔在故事书后头再加一篇,却是讲一桩风花雪月的故事。
这种爱情故事市面上的话本子不少,但是她讲的这个故事却是不同的,那故事里头,讲的是一位贵人与一位小家璧玉的少女之间的故事。
只是这两人相遇的场面与相恋的过程,有些人看了必会觉得眼熟了,毕竟这故事写的正是当今圣上与阮贵妃之间的事迹,前一世阮贵妃没了后,官家难过了好几年,而且民间也流传着这一位深情帝王的故事。
于书燕将故事写完,接着又写下下一个故事的标题,却是继母虐子的故事。
自然那寓意便是说周寅了,二哥在庾县呆了这么多年,尤其是永安寺的两年,感觉他受了寺里住持的影响,生了别想的想法,与以前完全不同了。
于书燕担心二哥周寅失了斗志,跟前一世的轨迹不同,她这一世救下了他,发生了改变,他没有回京,所以保住了性命,她怕有变数,毕竟所有有变数的事最后都回到了原点,周寅如今留住了性命,不代表着以后也能平安。
所以她才想出这样一个法子来的,当初找到东风戏班和百事知突然生出的想法,经过两年时光,她深思熟虑了一番,只觉得这个法子将周寅送去京城才是最安全的手法。
她只写下标题,至于故事情节得好好酝酿一下,她要通过三个故事,传得人尽皆知,只有知道的人才会去考虑这故事的前因后果,比如若是传到官家的耳中后,他必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
于书燕想到这儿,心情大好,收了笔墨,也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了。
秦楚又回来晚了,想必也不会吃晚饭了,这会儿秦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饭,到了各自洗漱后回房了,秦楚才回来的,身上有酒味,想必又出去喝酒了,也不知道这杜才子什么时候离开庾县,还秦楚一个安宁。
第471章 去风月馆
这种贵公子就是这样花天酒地,所谓游学,也无非是出门吃喝玩乐,于书燕想起上一次任府酒宴,她就越发的郁闷。
于书燕扶着秦楚入屋,不由问他,“今个儿又是在哪儿吃酒。”
秦楚却是看着于书燕,忽然开口说道:“三年,这三年还没过去,没成想不过两年,他们都来了,还是相遇了。”
于书燕疑惑不解,秦楚说的什么话呢?她怎么听不懂,可是看秦楚的眼神,就觉得他心事沉沉,于是试探的问道:“秦楚,你是不是担心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