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页

于书燕的话很诚恳,不是一时气话,反而让俞氏有些惊讶,的确今年还没有去永安寺呢,也的确得去一趟的,只是这件事儿万般凑巧,却也不仅是四媳妇一个人的原因,岂能全怪她头上。

而且她若真的去了永安寺,可是四儿又在县学里做教谕,自是走不开的,他岂不是要与媳妇分开了。

俞氏试探的问道:“你打算去多久?”

“两年吧。”

“不成,你也是我秦家儿媳妇,你要学你大嫂不给我秦家开枝散叶?”

俞氏心头不舒服,她又想起这个四儿媳妇可是想着与她四儿和离的,岂能这样长期分开,一但分开,四儿心头难过,夫妻感情也必会不好,到时四媳妇要真的和离了怎么办。

然而旁边坐着的史秋英却是立即说道:“我不要你祈祷别的,只要给我二儿子捐个菩萨,保他阴间路上早日投胎便好。”

史氏说这话也很认真,她是真的认定这事儿是于书燕的原因了,不过眼下也不是纠结谁的原因,想必史氏心头不好受了,于书燕看向史氏,没有接话。

俞氏却生了气,“胡闹,说了不是你四弟妹的原因,这种事也只能说明你与那孩子没有母子缘份,不能强求的,村里头每年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来,在庄户家里这也是常事,三媳妇若是执意纠结此事,你就给我回娘家好好反省。”

史氏自是想回娘家,她太委屈了,可是婆母绝不会将生哥儿给她带走的,生哥儿如今是她的命根子,她岂能离得开,史氏却是哭了。

于书燕一脸无奈,却是应了一声“好”,看着史氏说道:“三弟妹,我会帮你做到的,但是真的不是我要害你的,这两年我不在秦家,你仔细想想,我可有曾害过你,我去永安寺两年,也抵消了你的怨恨吧,我明个儿便走,此事也不必告诉秦楚了,不然他多半不准。”

于书燕说得很坚定,她是说给俞氏听的,俞氏听后脸色很不好看,可是看到老四媳妇执意要去,老三媳妇又揪着这事儿不放,心想着先让四媳妇去了永安寺再说,等过一段时间便让四儿子将她接回来。

这一日夜里,于书燕对秦楚百般温柔,秦楚有些受宠若惊,心里很是甜蜜。

只是到了第二日,待秦楚去了县学,于书燕便收拾了包袱回了娘家,这会儿周寅还在外地,眼下便由石泉送她去永安寺吧,到了永安寺倒也是太平的,铺里内外有镖师守着的,她还带了两名暗卫在身边。

于书燕要去永安寺两年,许三娘便哭了,于书燕抱紧母亲说道:“我这也是做生意,同时我也想求求菩萨,以后爹娘想我,也可以去永安寺啊,大不了将布庄的生意交给汪良便是。”

“再说石梅与汪良本就有意,到时两人一同管着,咱们也放心。”

许三娘听了女儿的话,心思动摇,永安寺那儿清静,还能听听佛音,拜拜菩萨。

于是于江全夫妻答应了女儿,决定这些日子便将铺子交代下去,到时石泉再回来接上一趟,夫妻两人随女儿去永安寺去。

于书燕就这样跟着石泉走了,她给秦楚留了一封信在屋里,她不希望为此而怪上三嫂,只说是自己要去做生意。实则是她想去永安寺呆着,故意与秦楚分开,好好想想她与秦楚的未来,这一次三嫂失了孩子,是给她的一个警醒。

于书燕这一路上也不停留,并没有在荒郊休息,除了马跑累了才不得不停下吃点草料外,便是一直往永安寺去的。

到了永安寺的时候天早已经黑透了,铺里头有管事和伙计,看到东家来敲门,连忙为两人囤出房间来,没成想周寅也起来了。

周寅没有跟着汪良去开布庄和粮铺?先前不是说好来永安寺将他一并叫走的,待于书燕问起,周寅却说他喜欢永安寺的清静,对汪良也放心,但由他带着管事的去了。

永安寺的确能静心,于书燕这一夜躺在床上根本没有半分的睡意,夜里的永安寺很安静,山间传来昆虫的声音,她却是失眠了一夜。

天未亮的时候,永安寺便响起了钟声,接着有僧人的禅唱,难怪这些香客每年都要来一趟,再住上几日,这是洗涤心灵的机会。

于书燕起床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周寅早已经等在那儿,铺里找了厨工,备下了早饭,石泉这一夜似乎睡得格外香,早上都忘记起来练功了。

三人一同坐下,于书燕看着桌上的三碗素面,桌中间又摆了粥和点心,还有几碟咸菜,她很有些意外,“二哥,你平素就是这么吃的?”

周寅点头,说道:“我请的是寺里的外家弟子给咱们做厨工,先前也是在寺里做斋菜的,是老住持让给我的一位外门僧人,所以我也就习惯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