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燕一听,心思一动,倒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她打探这些消息也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客栈比酒肆方便,不必费心请厨工,她不必要求什么菜式秘方。
“那就开客栈好了,这周围有几间客栈,我最近也有打听,他们的生意极好,此处靠近码头不远,想来下船-上岸的商人,多半便会在这儿住下,再在城里游玩几日。”
于是他们几人达成一致,既然要开客栈,那前期的准备少不了,好在下一批货,汪良与另两位管事的不必出门,由黎劲带着人马去常德府。
这一趟赚下不少银子,于书燕将那些银子收了起来,便让几人先在柳树街的管事院里休息两日再说。
于家院的晚饭时分,于书燕将这些管事的都叫了来一起吃饭,以后管事院里置个厨娘帮忙,也免得他们回去晚了连饭都没得吃的。
饭桌前,汪良说起出外行商的一些趣事,于书燕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她还没有真正的出门行过商,前一世她不会功夫,也不会骑马,又有婆母管制,自己的性子也被磨平了,一心只围着秦楚转,以他为天以他为地,天地之间再容不下别的事。
如今她看透了,也因为前一世丰富了人生经验,知道哪些生意赚钱,便终归不曾亲自去过,倒是令她新奇,很是想去一探。
于家人听着汪良讲的事迹,都忍不住砸舌,想不到外头如此风险呢。
汪良几人这一次出门跟在一队大货商之后,交了一些同行相护的银子,没想到这些大货商反而最容易被山上匪徒盯上,他们好在与这货商撇清了关系。
事后又有镖师出面,亮出镖局的牌子,才得以通行,不成想他们这一队反而成了那些小走商队的亲睐,反而愿意出银子给他们一路相护着前去。
所以说这一趟他们连镖银都赚回来了,于书燕都不知道怎么说汪良了,他的确不适合读书,更适合做生意,不管什么机会到了汪良手中都变成了商机,极为灵活,她与他说话都感觉了出来,此人反应很快。
一顿饭吃得很欢喜,送几位管事的出门,于书燕在院门口没想看到了正出门等儿子从县学回来的俞氏。
俞氏就看着这几位管事的从于家院里出来,接着过了街,就进入了他们家隔壁院子,她呆了呆,有些疑惑不解。
说起为这一支走商队秦家人还不知道呢,先前俞氏心情不好,于书燕也不好火上浇油,如今被俞氏看到,她心里还有些发毛,婆母不会更生气了吧,如若她看到这些人还不生气,那她就猜对了,她是要真的准备和离书了。
俞氏朝于家院看来一眼,见老四媳妇没进去,她理了理衣裳转身便进院子,还将院门给关了。
院子内,毛氏正在学点茶,俞氏朝大儿媳妇看去一眼,发现老大媳妇的手法很正确,今个儿才学的,倒是聪明,这么快便学会了。
于书燕这一支商队的事俞氏果然知道了,便是秦楚从县学回来后被俞氏叫去堂房前问出来的。
俞氏没想到老四媳妇如此会做生意,一年不到,不仅开了铺面,还建了一支商队,这是要做大生意了么?
俞氏气得不轻,于家是彻底的沦落成商户了,连先前的猎户都不如了,而且看着老四媳妇赚下那么多的银子,俞氏心头也是不舒服的,看来是时候得到儿子的和离书了。
日日与儿子在一起,她得想个法子弄到手不可。
这日早上,秦家的长工匆匆入了院子来禀报俞氏,知县夫人送请帖过来了,被他拦住,这会儿就在秦家院门外。
俞氏这些日子一直派长工守在路口,就是为了拦住那些给老四媳妇送请帖的贵夫人们。
这不终于拦到了,而且还是知县夫人派人送来的。
俞氏很是激动,她对着镜子理了理发髻和衣裳,便匆匆出了院门,从对方手中接过请帖,对方见她果真是秦老夫人,便放心回去禀报去了。
知县夫人许久不曾请宴,这一次她请的人都是相熟的几人,于书燕陪她打了一场击鞠赛,很得她的欢心,自然这小宴席也不会错过她。
只是如今俞氏收到了请帖,自然由俞氏前去了,她先前正想着怎么与知县夫人交好,正寻路无门,眼下倒是一个好机会。
先前在村里头住着的时候,知县夫人还偶有请宴帖子传来,当初她为了巴接齐老夫人,结果在永安寺惹得不愉快,这一次她带着老大媳妇一同前去,两人都学了不少的规矩,正是实践的时候了。
第264章 知县夫人宴
宴席定在三日后,俞氏便让老大媳妇准备准备,她们两人一同前去知县府上,万不能将此事告诉老四媳妇的,毛氏听后正巴不得,她想着四弟妹能应付的事,自己必定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