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一空,于江全夫妻便在了这边铺里头,那边铺子还没有人去守着,于是石梅便往对面走去。
终于静下来了,俞氏心头很不是个滋味儿,这于家父母倒是威武,在城里享着福,还有这派头,于江全不过就是个猎户,竟然还有了架子,以前她上门提亲的时候,于家人可是恭敬了。
“我们也下车,倒要看看这于家布庄是谁开的?用的是谁的银子?凭什么挂的是于家而不是我们秦家,秦楚可是我的儿子,不是他们于家的上门女婿。”
俞氏这么说着,便与毛氏一同下了马车。
长工却守在马车前,俞氏理了理衣裳,看着模样端庄,虽不是上等的好布料,却穿在她身上看着就像某位老夫人,俞氏向来爱整洁,喜虚礼,外表看着还真看不出来她是庄户出身。
毛氏也学了俞氏的模样,同样像是知书达理的书香门第之后,谁能联想到是桃花村出来的庄户。
两人下了马车的时候,左邻右舍就有人看到了,他们看着这两张生面孔,有些疑惑,瞧着这模样不像是来买布料的人家,不知这两人又是什么人呢?瞧着今个儿于家布庄可不太平,大清早的开铺做生意便迎来这么一个闹事的,想来今个儿生意都不会好到哪儿去吧,开铺做生意,最是忌讳这些了。
而铺里头,于江全坐在柜台前,许三娘却坐在八仙桌前陪着伍氏,语重心长的劝着伍氏。
“大山嫂子,说句不该说的话,你家大儿被征了兵役,眼下只有小女儿承欢膝下,以后小女儿长大了要嫁人,万一被婆家欺负,娘家不还有石家兄妹帮衬,想来婆家也得掂量一下,眼下石家兄妹是没有长大,将来长大了,便是你们杨大的一大助力。”
“家和万事兴,石家兄妹从小是你养大的,必定记得这份恩情,如今大山嫂子呈一时心头之气,若是吵得石家兄妹寒了心,将来也只会对小女儿不利,你们夫妻二人总归有老的一天,而这表哥表姐们却能与她相扶到老,做事留一线,日后也好说话呢。”
许三娘的话很有道理,伍氏一听,心头一震,看向自己的女儿,女儿还这么小,她先前是没有想到,石家兄妹入城前便将自己手头的生意交给了她,给镇上吴家做绣品,砍柴,养活他们杨家三口不成问题,而且在村里头他们还算是富有的。
后来过年时节,石家兄妹又回来给了银子,就这些银子也够他们杨家用好久的,这么一想来,伍氏心思动摇,想到刚才石梅站得远远的,一脸的防备模样,心里头也不舒服了起来。
以前这兄妹与她很是亲近,就算她打骂他们,他们也从来不还手,事后还会老实的出去做事,即使是这样,如今两人赚得到钱了,也没有因此而与她生了间隙。
此时许三娘还在劝着,“大山嫂子,大石头和小石头很勤快,他们两人的确是有不少工钱的,逢年过节回家给你们家用,按理也是足够了的,你也得为他们两人想想,两人认了杨家为家,终归将来便是嫁娶了也是要回来见你们长辈的。”
“何况石泉今年也是十六岁了,再过两年就得娶媳妇了,大山嫂子可有为他存些银子?想来没有吧,石泉自己也是明白了,所以他在努力的存着银子娶媳妇呢。”
“既然在城里为我于家做事,将来娶上了媳妇,自是也住在城里,城里的开支不小,他不努力存一点,将来要如何养活一家人,还有小石头,再过两年也得嫁人了,她没有娘,只有你这么一个舅母,自然还得你帮着操持的。”
“可是小石头是个有能耐的,普通的泥腿子怕是不合适,所以这方方面面,还得长辈操心,但两孩子懂事,除了这些方面,其他方面他们都想周全了的,先前还说等表妹嫁出去后,大石头便是表妹的哥,谁要是欺负了表妹,他这个做哥的可不答应。”
许三娘说得很诚恳,伍氏听后气焰消了下去,看着女儿这么小,儿子又被征了兵,都说去岭南打仗,多半就没有了,想来将来她能靠的也只有这个女儿,可是女儿是嫁出去的,将来她能靠谁去。
伍氏听了这一番话,便是摆了摆手,“三娘说的对,你不必再说了,我知道了,今个儿这事儿是我不对,那就不打扰三娘了,我们这就走,只是还得托三娘一句话,我这女儿怕是不会嫁出去,将来也必定招婿上门,石家兄妹既是我养大的,如今有了本事,自然表妹这招婿的开支他们可得帮我想周全了。”
许三娘一听,心中郁闷,好在伍氏不再闹了,也算是劝住了,于是起身送伍氏出门,心想着呆会再与小石头好好说说,既然她表妹要招婿,到时指不定还得准备不少银子,以后指不定这一家还得上门要银子,两孩子可得做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