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归来,于书燕还想着自己的行商大计而高兴,便是秦楚也看出来了,忍不住问她为何高兴,于书燕便将自己的计划说了,秦楚一听倒也觉得她想法不错,只是叫她运送货物时候,寻庾县的镖局帮忙,也免得自己再去寻烦恼,一般大镖局都会对周围几郡的山头打点,省了不少事情。
于书燕倒没有想这么多,如今听秦楚这么一说,心思一动,觉得不错,便同意秦楚的提议,第一次走商,自然安全最要紧。
她没有走商的经验,好在找了三位好管事,果然汪良此人找的好,有些手段。
说起来他们这几人年纪都轻,能做下这些生意不容易,走商的生意一步一步来吧,到时由汪良也跟着去一趟,要是能在常德府找到固定的布商,她这生意便能长久做下去了。
在汪良几人的周旋之下,很快在牙市买了些苦力,她的第一支小小的走商队算是有了,为此在柳树街又置办了一个两进的院子,相隔不远,倒是好商量事儿。
而在城郊她听了汪良的建议,办了一处农家小院,置办了驴车,由这些牙市里买来的苦力与下人养着,这么算下来,她一个月的开支不小。
两间铺子赚下的银子大部分都拿去支持这些开支去了,好在两间铺子的生意好,如今还得靠着两间铺子,等她以后将商队建成,那才是大赚头了。
关九所说的两个月期限到了,这一次仍然是半夜到来的,一来就是四艘大船,一船粮食,三艘布料。
粮食一拉回西市院子,第二日那些粮商便运走了,生意着实好的不行。
这一次的布料却全部拉去了城城的农家院,院子外的山头与周围挨着的荒地一并买下,建了围墙,能摆放不少东西。
关九这一次没有上岸,来得有些匆忙,他还要去一趟沅州,也没时间在此处多做停留。
关家船队走了,驴车队第二日也准备着出发。
那黎劲说在常德府认识一些人,汪良一并跟着去,将布商给稳住,原本于书燕也想去一趟的,秦楚却是不准,他介绍的镖局给的于书燕,这镖局的大当家有个大儿子竟是秦楚的学生。
有了镖局的人马跟着前去,于书燕便也不担心了,夫妻两人看着商队出发,心情有些不能平静,她的第一支商队,若是成了,以后这才是她的生财之道。
秦楚却是有些想不明白,为何这一世的媳妇这么喜欢做生意,而且还如此果断,前不久才听她说要建一支商队来,不就是他介绍了汪秀才,果然两人志趣相投,就建了一支商队来了。
好在媳妇不会真的出门做生意,不然秦楚都要后悔将汪良介绍给媳妇了。
夫妻两人回来,家里人都等在那儿,便是于江全夫妻也不敢置信,短短几月便有了一支商队,如今拉着这么多的布料便往常德府去,若是真的卖完了,那比他们铺面的生意更容易得来银子。
这一去一来大概二十来日的光景,隔着并没有多远,希望他们一切平安。
二十日的光景是很容易过去的,何况于家布庄又如此的忙碌,若不放心上,转头就过去了。
这日早上于书燕正在整理帐本,铺外头忽然传来吵闹声,接着大石头的声音传来,“汪兄回来了,汪兄回来了。”
于书燕耳尖,连忙跑出铺面一看,果见汪良带着三位管事风尘仆仆的回来了,马车在铺前停下,汪良从马车上下来,于家的人都来了,汪良看到于家的人,便高兴的说道:“成了,生意成了。”
看着三人那模样,瞧着也挺疲惫。
许三娘立即将四人请进来坐下,她却上街买吃食去了,眼下做饭是来不及,瞧把四人给辛苦的。
于书燕在四人面前坐下,看到他们四人脸上的笑容,也跟着开心起来,“如何?”
汪良看向黎劲,“黎劲你说。”
黎劲便说了起来,原来常德府那边的布商大多是陆地走商,这布料的交期不稳定,令这些布商们很是难过,而黎劲先前在船队时认识一人,此人便带着他们四人认识了常德府首城的不少商户,他们与几位商户确定下来了,每隔两到三个月内一定送一批货过去,这一次的货便是销给他们的。
以后不要说五船了,便是再加多两船也是能卖完的,去了常德府,经过岳州城的时候,也遇上几位商户,聊到了这个问题,陆地行商,多有不便,这交期只能说个大概,可是一但晚了时间,他们铺面的生意便会受到影响,所以只要他们能准时给对方送去,他们在那边的市场前景就更好。
想不到果然如于书燕所想的,前一世去往京城时在船上遇上几位商户女眷,便说起这行商之事来,当时她还听不懂,只觉这陆地行商不是丢了性命便丢了货物,对方赶不上交期,有的生意一落千丈,便关了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