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快席卷进城的这场追杀之中,张延龄的兵马反而沦为了配角。因为正规军的行动不能陷入混乱,而要有秩序有队形的进行追杀。小范围内的自由追杀是允许的,但绝不能和百姓一般四处游荡,到处乱追,那不是一只有纪律的正规兵马所为。
相比而言,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的人手可不管这些,他们成群结队的游荡在城中各处,以铜锣为号,发现敌人便敲锣报警。四周的百姓们便蜂拥而来,围杀敌人。
在打开左安门迎接南城数千水军进城之后,张延龄等人整顿兵马,兵分两路,先从外城西侧数坊开始全面推进清理。但他们看到的是大街小巷之中到处可见的逃兵的尸体那些都是愤怒的百姓的杰作。
张延龄只得命手下兵士收拾这些尸体运走集中处置,整理街巷,熄灭大火。在这场清洗追杀战中,百姓成了主力,而张延龄的兵马却沦为了后面打扫战场,搞后勤的了。
不过张延龄倒也并不在意这样的角色,百姓的怒火宣泄是自然的反应,自己也没必要去制止他们。溃败的逃兵已经是丧家之犬,没有太大的威胁。他们当中许多人丢弃了兵刃盾牌,想要逃的更快些,已经完全没有战斗力。在众多百姓的怒火面前,他们根本不敢反抗,只敢躲藏逃跑。张延龄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整军推进,对城中进行全面清理。二是派兵迅速控制京城十几座城门,掌控住京城的全面局势。
杨廷和等人的撤兵内城的计划从一开始便遭遇了重重麻烦。他们打算从崇文门撤回内城,派兵马控制住崇文门和宣武门,以切断内外城的进出。但是残兵败在崇北坊便被百姓们发现了。他们敲锣大喊,堵住去路,引来周围民坊百姓前来围攻。
对付这些百姓倒是不难,毕竟还有数千兵马没有散,溃逃的也不是全部。这些士兵都是核心骨干,还是能撑的住的。杀这些百姓倒也不在话下。
但是目前这种情形下,和这些百姓纠缠在一起,若被后方的张延龄的兵马追赶上,那才是最麻烦的。最明智的做法便是避开他们。
残兵败将们又往西向着宣武门方向逃跑。结果宣北坊和正西坊的百姓又围堵在正阳门西街上,阻塞了宣武门进内城的道路。
这一次避无可避,不过对面人数不多,只有不到上千百姓。于是朱震率五百骑兵猛冲过去,杀了几十名百姓,驱散了百姓打开了通道。众人飞奔从宣武门进了内城。
然而,内城各民坊的百姓也早已动员起来,一进宣武门内大街,前方便是黑压压的百姓人群,数量庞大,堵塞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