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顾屿没有当场下论断,定北侯多年征战,立下战功无数,只因为一次战事的错误决断就被属下杀死,显然并不能服众,他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定北侯是故意这么做的,人死已矣,再多的猜测也只能是猜测,想要为陈青临翻案,需要的是更多有利于他的证据。

战事的情况,顾屿从多个方面证实了定北侯的错误,飞鹰关之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他连日带人又回到了当时的主帅大营,又见了蒙山一面,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查到的情况,顾屿没有深入地探讨,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这个案子的疑点蒙老将军已经在上奏中说明,晚辈来此,也正想重新整理审讯,也有些话想问老将军,头一件是,飞鹰关被围十六日,期间是否真如上奏时所言,附近大小据点守将均得命向主帅营集兵,无一直奔飞鹰关营救?”

若按照常理推论,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飞鹰关算作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隘,守军五万,背靠主帅大营,骑快马只需两个时辰就可到达,定北侯集兵的地点却在三日夜之远的嘉平城,飞鹰关周遭大大小小的据点达五个之多,兵力三万,即便不是军中精锐,直接派去救援,正可配合飞鹰关内精锐守军,达成里应外合之势,不说歼灭异族大军,至少伤亡不会像现在这样惨烈。

听了这话,蒙山的面上浮现出冷意,带顾屿到沙盘前,指点给他看,道:“不止如此,定北侯当年分兵护疆时,就有多位同袍考虑过集兵之事,最后议定一年两次集兵大演,至多十日,最少七日,整个西北的兵力就能全部集合,但定北侯舍近求远,下令时就以主帅应该坐镇后方为由,从主帅大营撤到嘉平城,各地集兵到了主帅大营,又多此一举调兵再至嘉平城,嘉平城休养三日过后,才发兵飞鹰关。”

西北虽大,但战线只在对异族的那一边,再往里就是绝对安全的后方,故而各地散兵到达主帅大营的速度应该是差不多的,且不考虑定北侯为何要让飞鹰关附近的散兵也多耗费三日工夫到嘉平城集兵,就说他多拖延的九日时间,如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板上钉钉的贻误战机之罪。

本朝重武轻文是摆在明面上的,军中的将领有功不一定赏,有罪却一定罚,假如没有陈青临,定北侯在拿不出战功的情况下,判了贻误战机之罪,也是活不成的。

定北侯显然不是个傻子,他算准了陈青临守不住飞鹰关,但也不会给异族大军占多少便宜,他数着时间去支援,正好捡漏,踩着陈青临的尸骨,拎了异族大单于的人头,就算有人要告他贻误战机,看在他功劳的份上,元昭帝也不会对他做些什么。

可惜一朝魂断,西北军群龙无首,异族大单于虽然恨极陈青临,但还是收拾残兵突出了重围,不少将士有心去追,但终究因为主将身死,无令擅自行动是军中大罪,只能收兵。

事情过去不久,但对军中而言已经很长,当时的各路散兵都已经遣返回去,顾屿将蒙山的话记下,拒绝了蒙山集兵的提议,而是选择了亲自一拨一拨去到各处据点以及散兵聚合地录供,他也曾带过兵,知道越是这种战后闲暇时期,军中的训练就越是严格,他不想因为查案耽误了军中正常运转,左右不过是他多忙几趟。

在蒙山的唏嘘中,顾屿离开了主帅大营,身边跟着的只有百十来个骑兵,放在江淮算是场面,但在西北,马匪都敢盯几眼,但好在顾屿这一行都是曾经的飞鹰关精锐轻骑兵,气势不同常人,十分凶煞,到底还是没真招了马匪。

定北侯虽然身死,但他曾经为西北分兵做出的革新措施却仍然遍布西北各地,他提出的分兵策从应用之初就不知救了多少西北的平民,顾屿带着文书四处走访时,不免听了许多老百姓的歌功颂德,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操着一口让人听不懂的方言,流着眼泪一个劲地磕头,求顾屿给定北侯爷一个公道,不能让他白死。

这样的话听多了,连带着顾屿带来的那个文书都有些不安,私底下找到了顾屿,犹豫着说道:“大人,我们是不是做错了?定北侯守卫西北多年,就算真的证明了他这一次动了私心,想害陈将军或是夺功,等到案情结束,公之于众后,这些老百姓……”

他实在有些说不出来底下的话,顾屿顿了顿,说道:“假如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行善,救助过的人不知凡几,临老的时候忽然起了坏心,毒死了邻居一家几口,被他救助的人想要替这个人求情,你认为这个人该不该杀?”

文书呆住了。

顾屿却没再看他,手底下换了一张纸,落笔的速度轻缓而有力,看不出表情上的分别,只道:“一个人积累的德行,和这个人行的恶事是不能抵消的,他救了再多人,也抵不过他杀害的人命,被他救的人没有错,替他求情更没有错,但法就是法,该杀的人和不该杀的人是有区别的,杀了不该杀的人,那这个人就该杀,倘若这个人因为他做的善事而逍遥法外,只能证明断案者的不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