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奶奶还没来及和老夫人多说几句家常,便听见令窈一把小嗓子娇飒飒地喊:“祖母,我背熟透了,你尽管查。”
老夫人一检查,果然对答如流。
三奶奶惊讶,问:“郡主在堂间早已读过罢?竟然背得这般快,可见课上下了不少功夫。”
她家清姐今天回来,捧着书一直在读,旁边令玉也跟着一起学,总归她家清姐更聪明,比令玉少用一炷香的功夫,当时她还欣慰来着,觉得自己生的女儿就是聪慧,比姨娘生的要强十倍。
如今和郑令窈一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令窈一听,便知三奶奶好攀比的毛病又出来了。
前世她不爱念书,从未将心思放在书本上,郑令清比不过她的容貌,三奶奶便整天地拿学问之事压她一头,只要逮着机会,势必会将郑令清的才气拿出来讲。
令窈不想同她多说,她念书是为了自己打算,不是为着和郑令清比较,没必要在这种事上与人争论。
“是的,下午便看过一遍了。”
三奶奶心中不平衡,追问:“只看过一遍吗?依刚才对答的程度,怎么着也该看过四五遍了,郡主好学,说不定已和先生请教过。”
令窈笑笑不说话,不准备再与三奶奶纠缠,寻了个理由同老夫人道:“饭不吃了,先生在园子里等我,我去他那练完字贴再回来吃。”
老夫人见她这般用功,心中高兴,捏捏她的小脸,怕夜凉吹风,亲自拿了新作的鸡鹿披帔为她穿上,又忧心路上摔跤,命人拿出珍藏的四顶玛瑙撩丝灯,送到院门口,嘱咐小厨房现做十几样点心,这才放了心。
三奶奶在旁看着,想到从前清姐在老夫人跟前,从未有过这般亲待,清姐开朗嘴甜,身上万般好处,理应更比窈姐更受爱。想来想去,后想到令窈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心中总算有了一丝藉慰。
再怎么受宠的孩子,没有爹娘撑腰,富贵荣华全寄托在旁人身上,一旦失势,便再无所依靠。
这样想想,她的清姐比窈姐幸福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