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致远最后要求见妙安师太一面,穆延淳还是允了的,见师太一切都好,宁致远也方便回去交差。
恩科之中,颇有几个亮眼人物。
穆延淳道,“一个是永毅侯家的旁支孙辈,叫薛泉。一个是晋中周氏子孙,叫周晴。文章都是一等一的好,这两人不分伯仲,你看看,哪个做榜眼,哪个做状元?”把两人的殿试考卷拿给妻子看。
谢莫如接了两人考卷,道,“不论哪个是榜眼哪个是状元,今年,三甲夸街时可得叫人留意,不准那些围观的百姓拿东西砸人了。去岁不是说有人拿苹果把状元从马上砸下来了么。”谢莫如说着,自己也笑了。
穆延淳笑,“去岁段状元委实有些倒霉,今年朕会叫他们注意的。”
谢莫如见二人答的都是极好,文采飞扬自不必言,就是文章,薛泉偏儒家一些,周晴偏法家一些。谢莫如将话与丈夫说了,穆延淳亦道,“是啊,两人都好,又不能都取为状元。”
谢莫如笑,“待他二人面君二再论吧,陛下看哪个亲切有眼缘一些,就点哪个为状元便好。”
穆延淳想了想,道,“这也好。”又问,“你喜欢哪个?”
“还真说不上来,治国上,不论儒家还是法家,单用一家都不切行。要是我,也只得看眼缘了。”
穆延淳深以为然,最后点了周晴为状元,薛泉为探花,谢莫如还问呢,怎么榜眼变探花了。穆延淳道,“前十名里,都年纪不轻了,一个个跟老倭瓜似的,周晴也三十了呢,薛泉年轻,二十五岁,小伙子也生得精神,就点他为探花了。”说到薛泉,穆延淳笑道,“委实不错,非但模样好,对答亦佳。其实,以他为状元未为不可,但,除他之外,无人可当探花之名啊。”
所以,不得不说,做状元也是需要一点运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