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又回忆起了最初。
最初看上沈静姝,不就是被这点与众不同的清净所吸引?
后来因为每次来爱妃这里,只要不是翻牌子的,她这里总是有客人,这种单纯的清冷感觉倒是少了。
“用脚后跟猜都知道有人在背后闹事。”
“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和原因,而且……这些言论还挺烦人的。”
他们不是闹科举不公,如果是这样的话,公开考卷,再派个大儒评说一番即可。
他们是在闹人生不公,这还得国家负责吗?
“其实大墨已经很不错了。”
托那位穿越太祖的福,基础的推广型义学大大的提高了国民的识字率,虽然不是说全国摆脱了文盲了,但是好歹都认识自己名字以及知道几个常用字了。
不少寒门子弟就是在这种基础的只教几个字的义学中展现了学习的天赋,得到族人或者当地豪绅资助走上了科举之路。虽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那么完美的以金榜提名为结局,可这已经是其他任何朝代都看不到的举措了。
还有就是助学基金贷款,赴京赶考的路线优惠等等。
以封建社会的社会发展,国家财力支出的需求和社会结构压制来看,大墨已经做得很好了。
想想科举正式出现前,那只当官全靠亲戚推举的日子,那才是世家最喜欢看到的。
权利荣耀财富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他愚民渣渣全部在底层劳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