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

正午时分,驿馆的厨房里溢出饭香,大阿哥派军船过来运盐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堵在驿馆门口的人脸色灰白,事已成定局,不得不转身回家。

而就在这时,活动在外的侍卫凭着圣旨调来当地驻军,把闹得最凶的人抓起来。也只是把人抓起来,既没抄家也没深究,淮南百姓拍手叫好的同时无不称赞皇阿哥仁慈。

不过,康熙可不会给胤禩什么圣旨,而八阿哥确实有,因为那出自四阿哥之手。

九阿哥捏着明黄圣旨,咂咂嘴,“老四怎么就不怕汗阿玛治他?”

“汗阿玛跟他计较他早死千百次了,汗阿玛治的过来么。”八阿哥已从最初的震撼到如今的淡定,有时候也挺佩服自己的适应能力,“接下来去哪里,淮北?”

九阿哥道,“我去淮北,你留在这里。那些秋后蚂蚱估计还得蹦跶些日子,对了,大哥有没有给咱们留些人手?”

“留下七八十名士兵,足够应付。”八阿哥一点也不担心,别看人少,但每个人都有鸟铳,不怕死的尽管来。

他想到的九阿哥也能想到,隔日便带一半人去淮北。淮南这边的事闹得太大,都出动海军了,淮北的盐商惜命,可敢再闹,而且他们也闹不起来。

此时商人地位很低,商人的子女多半只能和商人的子女成婚,酸秀才家的生活过得去,在富家千金和平民之间,酸儒们也会选择迎娶普通女子。所以,淮北的商人之间多多少少都有点亲戚关系。

比如,朝廷组织船下西洋的事消息传到淮北,口子酒的少夫人就回娘家,明确告诉身为盐商的父亲,婆家准备带酒去京城参选,如果闹事连累婆家被四阿哥逐出京城,以后就当没生过她这个闺女。反正一旦婆家造朝廷厌弃,好日子也到头了,她活着也没多大意思。

可把她父兄唬一跳,忙说、保证,不闹不闹,一定竭力配合九阿哥整顿盐课……等九阿哥到淮北,呈现在他面前的情况和淮南截然相反。九阿哥误以为八阿哥淮南菜市口拔枪起到作用,暗暗决定向胤禛学习,该狠的时候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