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康熙截胡小四
康熙以前曾说过胤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一般人不同,而他敢想敢做,给他一条船两枚红衣大炮,他立马敢去轰炸倭国。
这便是胤禛,康熙眼中的胤禛。
对于他这种个性,康熙有时候无可奈何,可大事上面,胤禛一心为公,即便常常把康熙气得跳脚,却不忍压制他。
倭国,康熙本不打算搭理,毕竟中间隔着大海,为显示大清乃礼仪之邦,康熙依旧让理藩院去了一封信告知倭国皇室,你们的人在我这里犯了大事,你说怎么办吧。
倭国皇室回话引起康熙注意,如果换成大清子民,朝廷把责任推干净之前也得说句,犯事之人可能受人蛊惑,望严查之后从轻发落,末了再问能不能引渡回国之类。
无论如何也不会像对方这样什么刺杀皇太子乃自私行为,皇室表示对他们非常失望,非常痛心,他们试图引起两国纷争,陷倭国于不义之中,对于这种人,请大清皇帝随意处置。
康熙看完回书就呵呵了。
几个东洋人推到菜市口斩首简单,却得给百姓个理由,把倭国回书拿出来,大清皇室就会变得很被动,人家让你随意处置,你立马把人斩了,没见过这么冷血这么绝情的朝廷。
你说他们刺杀太子,太子不是没事么。
有些人总是那样谁弱谁就值得同情,根本不听经过。基于近几年来京城居住和经商的洋人越来越多,康熙不想引起非议,便广纳言路,可王公大臣比他还干脆……关键时刻,还是四儿子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