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页

像吴有为这样的,带着的都是自己的亲戚,别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身为三甲之一,张升带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张元锡,以及两个陶文书院今年已经考中秀才的学生。

今年不是会试之年,所以二月开始便考童生试了。

陶文书院有两个人考过了童生试,他们都是出身清白的农家子弟,跟着张升来长见识的,张升至今依然挂着陶文书院客座山长的名头,当然,杨一清和吴有为、张伦,都是客座山长。

这些不是状元就是榜眼探花的人,使得陶文书院在短时间内就在书院界闯出了名头,虽然还很小,但是已经有不少人家将孩子送到陶文书院上学了。

只是这些孩子吴有为都是要看情况收的,入学之前还要考试,这里是免学费的地方,甚至有孩子读书好,还有奖学金可拿。

不过也有不同情况的,例如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一个人来陶文书院上学的,总的有伺候的下人吧?书童你得备一个吧?

这些人住哪儿?吃什么?要怎么伺候自家的孩子好好学习?

而且吴家村的房子都不卖,土地都是吴有为的,他不点头谁敢在这里盖房子买地?

怎么办呢?

交费。

吴家村不让外人进入,陶文书院也不许谁谁谁带七八个书童来摆谱,只能雇佣书院里的人照顾孩子。

但是只负责冬天有个热水洗脸,吃饭的时候可以选菜,衣服有人给清洗,别的 还得自求多福。

吴有为订了个很高的缴费标准,你想让人伺候,那你就缴纳高昂的费用,享受你的求学生涯。

这样一来,学院的开销也有了。

京中不缺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孩子,这些人真的很舍得花钱,也怕孩子吃苦,还缴纳了巨额的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