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问道谁家中了进士,谁家中了举 想着这个话题对口了吧?
嘿!
是问对人了,这下吴有为兴奋了,这下知道了。
从那人在哪儿就读,先生是谁?写过什么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擅用哪种字体一直说到相关文人雅士的各种事迹。
他去参加文会茶会不是白参加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这种交集里知道的,交情也是这个时候建立的。
这样的聊天内容,对于那些文人雅士自然是极其推崇的,
但是这些纨绔子弟可不是,他们最讨厌子日诗云,也更讨厌之乎者也。
能有点文采的那也是为了去青楼楚馆大栅栏那里跟名妓扯话头儿用的好么。聊了一会热他们就受不了了,一个个赶紧离吴有为八丈远,实在是酸的牙根疼!
吴有为仗着自己是这些小子们的“长辈”身份,非常镇定自若地继续拽着所有能够得到的“晚辈”教导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趁着年轻多读书明理,日后考取功名,报效朝廷
吊书袋吊的那叫一个投入,说的话那叫一个迂腐啊!
小小跟在老爷身后,觉得老爷真是够了,这些话说的他自己都浑身起了鸡皮疙瘩,他还好意思跟别人谈这个?
第二天,吴有为就发现,自己清闲了。
没人找他的茬儿,没人对他视而不见,更没人对他冷嘲热讽了,都知道吴府的这位分家出去的庶子,读书读傻了。
吴瑛就算是想找吴有为的不是,也没那时间了,吴府的人现在更是忙得不得了,因为今日乃是未过门的媳妇儿嫁妆入门的日子。
古代婚礼并非是嫁妆跟着新媳妇进门,而是提前一日,由女方家里送来男方家里,置嫁资于厅堂,让人观看,称“看嫁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