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张纷老师一惊一喜,“传世说只有两百件的红山玉器?是不是真的?”
“还不知道,对方很肯定的说是,而且……”康馆长伸出四只手指,“对方说,要捐献这么多。”
“四个?”张纷老师摇头,“怎么可能有那么多?”
“真的,说是两只玉龟,一个勾云型玉佩,一个玉凤,”康馆长拍了拍扶手,“对方说的非常有板有眼,咱们博物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要我说肯定是假的!”旁边一个男人插嘴道,这人叫刘全,博物馆的鉴赏专家,“哪里有那么多红山玉器,现在就算国内最大的私人藏家,手里也没这么多,这人要是挖了国外的博物馆,还有可能。”
康馆长说:“刘老师咱话别说死,最早那玉猪龙出土的时候,不是一样没人认识?”
“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一块过去的烂木头都被人宝贝到家里,如果真有红山玉器的东西,谁舍得送这里来?”刘全有些不屑,“要我说纯粹是浪费时间,去年来了四个捐赠红山玉器的,馆长你知道的清楚,有一个真的吗?”他说的没错,近几年,好多来捐赠的都是赝品。
康馆长平时比较没架子,此时被呛了了无言。
周围的几个人也纷纷摇头,都不看好。张纷老师不是博物馆的人,打圆场道:“反正正好我也来了,就一起开开眼,如果是假的,咱们一会一块去吃饭,反正也不耽误什么事。”转头又问康馆长,“人几点过来?”
康馆长有些气闷地看了看表:“快到了,约的十一点。”这年头,他们知道谁有个什么东西,都是靠着关系,死乞白赖去求着人捐献,好多人都是被烦的没办法,抹不开关系,随便给他们一样,毕竟那烫金的红本本,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荣誉,荣誉和经济价值比起来算什么?现在这时代,找人捐赠等于是去人家口袋掏钱。
遇上主动来的,是真是假,他觉得都应该热情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