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会试与生意(二)

镇店的招牌!

书致不由微微点头,在制药这种人命关天的行业,品牌的力量尤为重要,后世的中药老字号同仁堂,就是靠着一味名为“安宫牛黄丸”的名药,将生意从清朝中期一直做到了新中国,仍然赚得盆满钵满。

这样看来这个石怀远的确很有原见。

“可我又凭什么卖给他呢?”书致摊手笑问。要知道他现在可是万恶的封建贵族阶级的一员啊!

贵族这玩意儿,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要面子盛过要底子。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再入不敷出,也不会把大观园出产的珍惜花草卖到香料铺子里去换钱。

即便后来探春有这个意思,也只是让婆子们去卖、不用交钱到公中,只需每年交些鲜花脂粉、鸟雀粮食一类的实物产品,打的是体恤下人而非给家里省钱的旗号。

贾府已经走了很久的下坡路尚是如此,更何况如今纳兰家还正如日中天。况且这法子太过繁琐,书致要给他们解释很久,要价低了,对不住自己付出的时间;要价高了,又有仗势勒索的嫌疑。

书致想来便觉得麻烦,让叶朝采传话回绝了他,便把这事抛在脑后不提了。

时间转眼来到康熙十三年二月,觉罗氏的求神拜佛没有起到作用,二月份的北京城甚至比往年还要冷,冷到一盆热水泼出去用不了几分钟就得结冰。连马棚里都得铺上厚厚的稻草,否则马儿站着睡一夜,马蹄子都会被冻在地上的程度。

眼看已经到了二月初一,离开考只剩下不到三天时间,直隶、山东等地的驿站里却陆续传来大雪封山,阻塞道路,以至于外省赴试的举人不能按时赶到京城的消息。粗略算来,滞留各地驿站的考生竟然达到了一二百人之多。

为此,朝堂上还爆发过一次激烈的讨论,商讨要不要将春闱开场的日子推迟几天。纳兰家和绝大部分考生家属一样,自然都是打心眼儿里愿意推迟的。但朝廷却不得不从全局考虑——

还在赶路的一百多名举人因为天气缘故错过考试,固然很可怜,但已经在京城居住等待考试的三千多名举人中,也不是人人都有这个经济实力、可以在物价高昂的京城长住下去的。

最近上至国子监,下至各种学堂,都已经把教室都腾空了,昼夜点上大火盆,以供那些赁不到房的贫穷举子取暖居住。要是再这么拖下去,只怕要出现冻死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