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都以为,像吴三桂这种镇守边疆的大将,却有谋反的可能性,皇帝一定夜不能寐。
实际上,康熙的确是夜不能寐,只不过却是拿被子蒙着头偷笑,笑得睡不着觉。
原来当初吴三桂受命于多尔衮,前往云南一带肃清当地的反清势力,按照编制来说,属于朝廷的正规军。
既然是正规军,那么朝廷自然要给予军费。可是随着南明朝廷覆亡,天下逐渐清平,吴三桂本应该将麾下之兵解甲归田,发展云贵的经济。但他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大肆扩张,屯兵数十万,雄踞云南。
朝廷不仅要花费每年超过一半的收入来养云南的兵马,还要日夜担心他谋反。
这样一来,康熙觉得自己哪里是吴三桂的主子,简直是倒给钱还要管人家叫爷爷的孙子才对。
苏洵在《六国论》当中,开篇名义,第一句话就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康熙当然不想重蹈六国的覆辙,宁可跟吴三桂打一仗,也不想当那个花钱养别人兵马的大傻瓜。
“反了罢,反了罢,让吴应熊别回来了。”连续一整月,书致等人都听小皇帝碎碎念着。
可惜吴三桂父子没那么傻,四月在康熙派去云南的礼部官员的“劝说”下,吴应熊迅速踏上了返回京城的道路。两月后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到康熙面前负荆请罪,声泪俱下地哭诉自己常年不能侍奉父母,这次回去,发现吴三桂头上“白发渐生”,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的手抖动不已,已然垂垂老矣,心中愧疚难安云云。
那叫一个真情实感,那叫一个闻者落泪听者伤心。如果不是因为书致知道吴三桂最后反了,他一定也会相信。
康熙和孝庄固然不会相信吴应熊的表演,但对于同是皇族成员的建宁公主却不得不多几分信任。
“平西王对公主极为敬重,”孝庄的心腹、建宁公主府的长史丹珠汇报道,“在寿宴上平西王当着众人,屡屡请求公主上座。又对额驸说,从家法论你是丈夫,公主是妻子;但从国法论,公主是君,你是臣。国法大于家法,咱们父子深受先帝恩惠,一定要时刻不忘‘忠君爱国’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