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议科举(加更)

至于长大是长到多大?逐渐好转,是好转到什么程度?咱可没打包票,您就自个儿看运气吧!

明珠夫妇见这些“专业人士”都异口同声地说儿子会好,瞬间信心大增。

书致虽然猜到这些人是在说瞎话,但也正是因为信了他们的瞎话,明珠夫妇才觉得大儿子迟早也要像正常男孩子一样,承担支应门廷、照顾妻儿、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从来都没有把纳兰成德当成一个只能终身卧床修养的病号来养,而是让他如常念书习武、学习各种规矩礼节。

也是因为这个谎言,纳兰家才没有整日笼罩在丧子的阴影当中——成德受父母影响,一直以健康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不肯落后于人;明珠夫妇都在很认真地在当官、管家、积攒银子产业,为获取顶级的医疗资源而奋斗。他们一家人不仅没有整日以泪洗面,反而更有活力和干劲了。

书致见状,也就懒得拆穿这些人的小把戏了。

可是谎言终究是谎言,今年双生子已经满了十四岁,勉强算是长大了,这病还一点不见好转,成德不禁十分烦闷,开始思考起自己的将来。

明珠想让他以武职出仕的念头,是建立在“我儿迟早是英俊潇洒身体倍儿棒的帅小伙”的蜜汁自信上的。假如这个基础不成立,那么纳兰成德将来的前途就十分堪忧了。

因为没有哪个上司会信任一个一年要在床上躺三四个月的下属;也没有哪个下属敢把自己的前途托付给一个病恹恹的上司。他可以预见的将来就是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混个一官半职,宅在家里养病吃空饷而已。

当然,从他把顾贞观等落魄文人视为知己就能看出,成德本身也不是那种名利心很重的人,更非那种事事都要压同龄人一头才开心的“卷王”。要是家里再多十个叔伯、八个兄弟。他估计还真敢躺平,在家里吟诗作词、读书终老。

问题是纳兰家的家庭结构又不允许他做这么不负责任的决定——

明朝末年,满人的祖先还在关外啃草牧羊的时候,书致的高祖父、末代叶赫贝勒金台吉曾经跟建州女真联姻,把妹妹孟古青嫁给努尔哈赤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