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小猪越长越大,它们的伙食次数就会变少,等月底的时候就可以稳定在和母猪一样的一天三次了。

当然,相应地每一餐的份量也会变多。

之前因为榕树村人自己吃都比较紧促,用来喂猪的基本上都是去田间地头和山上打的猪草,那是真的都是草。

但对于杂食的猪来说,光吃草是吃不胖的,所以一年到头下来猪也比较瘦。

周杨则没有那个顾虑,他的目的是很明确的,要养好猪。

既然如此,为了养好猪所做的前期投入他就不会偷工减料。

什么麦麸、豆饼、红薯之类的都是基本操作,每一周都会根据小猪的生长状况进行食材的种类与比例的变更,不仅根据每个阶段变化喂养的次数,还写了许多根据猪生长的阶段用不同的方式喂养的养殖方案。

这样不仅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还可以减少浪费消耗的饲料,保证猪的准时甚至提前出栏。

就连七顺爷爷这样的老把式都说,他养了一辈子的猪都没有这么精细——甚至说个不好听的话,村子里养孩子都没有这么上心的。

毕竟在村里人看来,只要饿不着、冷不着,就是养得好了,哪里还管吃不吃得香哦。

中途还发生过因为周杨配出来的猪食太香,有小孩儿一路闻着味儿过来流口水,说出了也想变成小猪的好笑事情。

不过笑过之后也是心酸,毕竟这不也从侧面反映了村子里的贫穷吗?

言归正传,当初的一百多头猪,现在都长得圆圆胖胖,而且个头都相差无几——用稍微夸张点儿的形容,这些猪就像是复制粘贴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