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宁仁侯→_→呵呵,那位小爷长了毛比猴儿精。也就是他家傻鹭子还以为……

“爹,我们真的又要出去玩啦?”小鸟的尾羽翘了翘。

宁仁侯,“我还以为你会舍不得帝都这些小伙伴。”

“出去玩又不耽误这个,反正我们还会回来哒,我们是还会回来哒,对吧?”

宁仁侯→_→

父子俩咯吱咯吱的走在雪地小径里,四下安静得紧。马上要过年了,除了不太会说话的十来个昆仑奴留守,庄子里的短工长工都放假回村儿去了,庄子静谧得甚至听得到梅花开放的声音。

水清浅憋了好久,终于忍不住问出口,“……所以,阿昭哥哥就是下一任皇帝?”

他爹,……

“必须是吖,其他人我又不喜欢。”

他爹,……

“他这回回家,不会再有人欺负他了吧?我听说,那个华妃娘娘被赐酒了……不知道月桂从此以后还会不会那么嚣张跋扈。”

他爹,……

“爹,我有点想念小幺了。”

宁仁侯:“……其实你是真的真的非常喜欢小幺吧?”

水清浅:?

就像宁仁侯计划的那样,过完年,他就带着儿子出门游玩去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这方面,钟老先生通达得很,对水清浅出门的计划挥手放行。有亲爹和师父的首肯,又有亲爷爷的不管,其他人再没有置喙的余地。与之前他们的旅行经历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身边多了几位金吾卫,也都是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的熟人,所以,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

宁仁侯这一走就是三个月。而姬昭在帝都从过年一直待到四月初,在宁仁侯和水清浅最终回家之前,他领了任务离开。

但嘉佑帝这回是真心舍不得儿子走哇。

长子遇害,五儿子疑似为幕后黑手,这深深伤害了这位帝王的慈父之心,他花了漫长一个冬天重新回忆审视了自从长子去世后的点点滴滴,才惊觉发现他的儿子们早就变了。也许不是他们变了,是自己终于肯清醒地张开眼睛看清楚他们。儿子们都想要这个位置,嘉佑帝明白,但他觉得,要做这个位置,起码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得知太子去世之后,朝上朝下很多人都跟乌眼鸡似的上蹿下跳,押宝似的要弄个拥立之功。理智的讲,不能怪他们。这些人这辈子的追求不就是为的升官发财吗?可皇子们也跟着鸡血上头就让嘉佑帝伤心了,你们是兄弟呀,你们还记不记得死去的那个是对你们很好很好的皇!长!兄!

要不是石恪当时出了主意,给缓了一步,更难看的赤膊上阵强势开撕,恐怕就要在这帮皇子中间真实上演了。现在仔细想想,那时候陪在他身边最多的人似乎就是姬昭,在他几个兄弟纷纷私下串联拉拢势力的时候,唯一给太子守足七七的也只有姬昭一个。当时他是怎么说的?“……回来迟了一步,没给大哥守过头七,守足七七就当给大哥赔罪了。”可姬昭是千里奔丧,几日不眠不休中途还累死了三匹马,那时候他也才十四岁。

然后呢,然后石恪给出了主意,姬昭就领任务走了。再然后,他满载而归,嘉佑帝分明的感受到了姬昭的雄心:他就是奔那个位置去的,所以才会用心磨炼自己,一点一滴,每一步都是为了跟那个位置更靠近,包括他这次领到的任务,野心勃勃不予遮掩。如此坦荡,反倒叫嘉佑帝觉得顺理成章。姬昭背后有安国公,有邵明川,他还是妗荷的儿子,包括早逝的皇后在内没人比她的出身更高。若不是嘉佑帝的私心,姬昭可以一出生就是嫡子,再名正言顺不过了。他现在主动来争这个位置,合情、合理、合规矩。或者至少姬昭是真的在锻炼自己,他真的用心为国为民做了事。你看看他那班在中枢整日只学会拉帮结伙的兄弟…………是的,嘉佑帝心里已经有倾向了,不再像两年前的两眼一抹黑。石恪的这个法子,还真的大浪淘沙了。

所以,嘉佑帝更希望姬昭能留在帝都,跟宁仁侯府搞好关系,好好经营一下。可没想到宁仁侯连面都没露的带儿子出门游玩去了,他才不信什么万卷书万里路的说法,分明就是不想扯到关系才避出去的。嘉佑帝还指望水清浅跟姬昭是旧识,保持什么什么情谊更利于沟通,现在看来,他也不敢太乐观。即使如此,嘉佑帝也没想把姬昭派去远的地方。历练嘛,姬昭体会过民间疾苦了,剩下的在中枢,熟悉一下中枢六部的运转也很有必要。可是没办法,军情紧急,加上姬昭的野心,姬昭自己选定的下一个目的地,嘉佑帝妥协了。

姬昭这次领的任务在南边,瘴气密林覆盖下的未开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