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何等玲珑心思的人物,稍稍联系前因后果,便能想到苏遥是要聊什么。
傅陵放下小瓷勺:“苏老板今日……”他念起方才情状,不由默一下,挑眉笑笑:“是想找我谈什么?”
苏遥先前措了几日的词,此时隔着灯火辉辉,对上傅陵黑如墨玉的眼眸,又咽了下去。
按理说,这个年岁的士族子弟,不会居于祖宅所在之地。
以鹤台先生的才学,不是在京求学,便是入仕做官。
既留在旧京,又迁居别所,只能是家中住不得了。
苏遥捋一遍,还是觉得,有些话,他不好开口。
他斟酌再三,只抬眸笑笑:“也并非什么要紧事。近来,朱家一事闹得满城风雨,想来校对司筛查会更严。傅先生如今在写新书,我不过想提醒一句。”
傅陵微微一笑:避重就轻。
朱家不是因书出事,而是因写书之人。
他心内清楚,苏遥是想问他的身份,不过碍于脾性或是其他,不知该如何张口。
傅陵淡淡挑眉,靠住椅背。
他其实有些不大想说。
成名之人往往有个毛病,想把名声光环剥掉,给世人看真正的自己。
傅陵自幼于京中拔着尖长大,出身西都傅氏,满门侯爵,登阁拜相,国朝最惹眼的探花郎是他的夫子,丹青国手方拱教他作画,就连击丸,也是与宫中诸位皇子从小一起玩。
打他记事起,旁人谈起他,便是“傅家大公子”、“傅中丞的大儿子”、“傅老尚书的长孙”,再大些,便是“太子伴读”,之后,就是“傅相”。
随手写个话本后,才有苏遥一口一个“傅先生”唤他。
如今世人谈及“傅相”或是“傅陵”这个名字,想到的还是那个位高权重的年轻宰辅。
或许还有些心狠手辣、嘴毒手黑之类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