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娇娇记得原书里提起过,铜钱乡的这帮知青因为将乡里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拿到民俗文化馆,又被报到了更上一层,当地独特的一种传统文化手工艺品得到了极大的赞赏,后来八十年代后,铜钱乡靠当地的民俗制品,不少人走出了山村,几个聪明大胆的青年人还借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是什么东西,她忘了,但“民俗文化馆”这个地方她是记得的。
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总算来到了目的地。彼时还是很简陋的一处两层小楼,大门口挂个牌子。
杨玉乔看到这样的单位,心里发虚腿也发虚,“娇娇,这不是我们该来的地儿,咱走吧!”
“妈,来都来了,怕什么?”说着便拉着杨玉乔往大门口走。
果然刚进大门,就被传达室看门人给叫住了,“哎哎,哪儿来的什么人啊?你找谁?”
“师傅,我找馆长。”
“你找馆长有事吗?”看门人打量着母女二人的打扮,眼神中流露出鄙夷,语气也不善。
“我是他乡下亲戚,来送东西给他。麻烦您带我们去一下。”
看门的将信将疑,这时候,胡娇娇摘下了草帽,露出了洁白无瑕的一张俏脸,看门人吃了一惊,刚刚还像个村姑,这会儿看倒像城里哪个干部家的孩子。现在知识分子都下乡,别真是哪儿插队的知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