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

另外因为书院是在关门山半山腰,每天都要下山采买各种补给。有时阴天下雨,山路不好走,新鲜蔬菜什么的就不好运上来。

这于稠翻了古书,竟然按照古书,把那失传已久的木牛流马给做出来了,有了这两样东西,往山上再运送物品,便如履平地真是方便了许多。

这一下,便显得之前送水囊拉选票的周梓安没有了什么特色,是人气极降,这里面反而是于稠最受推崇了。

过了两天,书院里不知怎么又流传出一份稿子。

是周梓安写的,上面列出若是他当会长会做出什么样什么样的有利于学子和书院好事儿,一共是列了十三条。

这一看就是准备用作十一月十五那天拉选票用的。

……哟!其他候选人一看,原来十五那日还可以这么来拉选票,这一下这些人也都动了起来,是埋头苦干、征求学子们的意见,想写出一份与众不同的讲演稿子来。

这下书院学子之间也都为自己拥护或关系好的候选人拉选票,都是想尽办法让大家受益,争取大家的支持,哪里还有空打架。

书院的风气是立马就改变了,连授课的先生们都觉这事有趣了,都开始关注上了。有的还热心的为学生们出些主意。

等到了十一月十五这天,上完一天课,吃过晚饭,学子们都聚集到了集贤堂,按每班的座位做好。

集贤堂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悬挂上了于稠新制的灯笼,是灯火通明,十分的明亮。

候选人是通过抽签来决定上台的顺序的,周梓安放弃抽签,主动要求排在最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