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农村亲戚婚丧嫁娶办宴席请他到场,他都建议来吃席的农村人不惜借钱也要去城里买商品房。
劝所有的人万万不能做傻事,不能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于翻建农村的老屋。
舅舅张禹根家六个子女不仅仅都在三水市拥有了商品房,玉儿还在首都买了个小小的四合院,秀儿、张菊生、张吉生、张秋生都在沪城买了房子。
秀儿是因为大部分工作时间在上海,所以房子三年前就买了,那是石库门的老房子,去年又买了一大套“自强建筑公司”承建的四居室。
张秋生一直在三水市经济开发区办阀门膨胀节波纹管厂,八九年产值也做到了四千多万。
他之所以去年在沪城一口气买了三套商品房,其实是出于一番好心,因为他知道黄进的“自强建筑公司”拿了很多抵工程款的商住楼。
张菊生和张吉生都是吃建筑饭的,他们和不少“自强建筑公司”的干部,大师傅都在沪城买了房。
无他!人心换人心。
“自强建筑公司”厚待员工,不亏待农民工,得知工程款拿不足必须拿住宅楼抵账,这些参与建造住宅楼的干部、大师傅纷纷筹钱买房子。
不仅仅是因为黄瀚一直在宣传沪城的房子将来会很贵,也不全是因为相信自己建造商品房的质量,很大原因是为了缓解“自强服务公司”的资金压力。
黄瀚得知这些情况后仰天大笑,说了一句话:“好心有好报!”
黄瀚也是个好心人,他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不遗余力劝农村人莫要把钱浪费在砌老家的房子上。
因为原本轨迹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还是三水县的农村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乡村里放眼望处,稀稀拉拉的新房子、二层小楼、甚至于小洋房比比皆是。
然二十年后,这些当年简直是花光了积蓄有可能还借了亲朋好友的钱砌的房子,超过一半荒废了。
这种房子根本没人买、没人租,家里没老人或者老人愿意进城的人家肯定没人住。
如果当时不是花大价钱把房子砌在农村而是在城里买了房子,二十年后,这房子至少增值十几倍,而且想卖没几天就能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