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学也很艰难,太多教授、讲师受不了清贫下海了。
谁能够为大学拉来项目,谁就有话语权。
黄瀚才入学几个月,就拉来了高达三百万的项目,校领导们当然乐坏了。
这不是虚言,九零年,沪城职工的平均工资也就一百多块钱,年收入都达不到两千块。
这时的中国,工资标准比较平均,事业编跟企业编没有差距,甚至于反而少些,教授、博士、研究生的收入比平均工资高不了太多。
黄瀚拉来的项目按照合同金额算妥妥的是大项目,按照难度只能算小项目。
但是项目小不要紧,实惠啊!三百万经费能够赚两百万,能够解决几百教授、讲师一年的待遇呢!
黄瀚故意装傻,特意给高价,目的纯粹,就是为了杜绝“研究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坏现象。
这种现象会伤害到国家的根本!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知识分子虽然清高但是也知道清高不能换柴米油盐酱醋茶。
活儿还没干就多了两个月工资,人人都满意,都不遗余力,效果特好。
黄瀚不仅仅是研发出资人还是专利拥有人,大家都知道研究方向就是他确定的。
再加上有谢领导协调,因此黄瀚获得了飞乐音响百分之十的股权。
黄瀚仅仅是现金就花掉了一百多万,只算百分之十股份,由此可见现在的飞乐音响的估值远超过一千万。
复旦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发能力不是盖的,仅仅一个月时间而已,产品定型了。
飞乐音响在电子元件方面的技术力量此时自谦第二,国内敢说第一的企业肯定没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