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页

“别太乐观,我估计来自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马上就会开始。”

“关系不大,我们是通过香港转口,仅仅是损失一部分利润,我们的产量有限,不会引起太多关注。”

“对,普通民用产品,确实没什么大不了。你转告你小姨,拿不到订单用不着强求,大不了内销呗!”

“内销?‘好猫牌’没有价格优势,而且跟自行车三厂签协议时就谈好了,外销型号的凤凰牌售价至少是国内畅销型号的双倍!”

“在国内确实没有价格优势,但是我从来没想过在国内玩低价竞争。我要做的是提升自行车的消费档次!”

“市场怎么打开呢?派销售员跑各省市的五金公司求人家经销吗?人家会不会嫌进价太高,仅仅是进一点点意思意思?”

沈晓蓉以前帮助黄瀚家弄过自行车票,因此记忆深刻。

她知道中国销售自行车的单位主要是五金公司,百货公司、供销联社的货都是从五金公司批发的。

她根本不看好“好猫牌”、“凤凰牌外销型”自行车能够得到各地五金公司的订单。

被沈晓蓉提醒,黄瀚眼睛亮了,道:

“哈哈哈……,咱们不求人,自己卖,采取专卖店模式,只要‘好猫牌’、外销‘凤凰牌’款式、质量达到世界水平,相信年轻人会喜欢的。”

“专卖店模式好!我支持。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自己的货自己卖,万一卖不动,还能够快速分析原因进行产品调整。”

“说干就干,我计划选一二百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买下营业房,确保每家专卖店楼下的营业面积不低于五百平方米。”

这时黄瀚有了明确的思路,反正现在的房子都是白菜价,何不如早早地布局销售网点?

现在卖自行车,以后卖电动车,还能够成为每一个城市售后服务的总部。

买房子开“好猫牌”、“外销型凤凰牌”自行车专卖店对于黄瀚来说太容易。

因为开设了“风牌专卖店”的城市也都是经济水平比较好的地方,国内现在已经达到七百家,覆盖接近四百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