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酒虽然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毛利,一天至多赚几块十几块。
但那可是一九八一年,市区的三间一厨才五百块钱,国营工厂的一个二级工一天仅仅赚一块多钱。
黄瀚知道三水市酒厂是三家解放前的老作坊公私合营的,最老的一家可以追溯到满清“康乾盛世”。
时过境迁,想当年,应该是一九八一年。
那时的丁厂长来“事竟成饭店”见面,充满优越性,黄瀚家有求于人矮了三分。
一年后,黄道舟把“液压元件厂”盘活了,开始招兵买马,丁厂长托刘经理说情,使得他的大儿子得到了保管员的好工作。
这时丁厂长在黄道舟面前已经没了优越性,说话时都用上了敬语。
一晃眼快八年了,丁厂长由钱国栋领着,由当上了物资局二把手的刘经理刘启全陪着来到黄瀚家堂屋,落座时只肯坐了半个屁股。
这不怪他,他这个厂长连科级都不是,其实是个以工代干,平时见个局长都得陪着小心。
如果不是改制,市长根本不可能去那个才一百多工人的小厂。
黄道舟的级别都跟地级市的领导们一样大了,黄道舟管理的“全力企业”,职工人数都快有酒厂的一百倍了。
丁厂长进了黄瀚家的门,当然表现得有些谦卑。
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他和黄道舟的巨大差距,更大原因是儿子丁俊得到了黄道舟栽培,在“全力企业”干得风生水起。
有些人就是如此,仅仅是为了自己,可以无所畏惧,可以昂首挺胸,但是为了儿子,就变成了战战兢兢,愿意低三下四。
黄道舟、黄瀚听钱国栋、丁厂长讲清楚了酒厂改制的来龙去脉后,黄道舟也什么好建议,盯着黄瀚瞧。
想低调做不到啊!钱国栋主抓的股份制改制遇到了困难,必须帮。
以丁厂长以前跟家里的关系也得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