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页

“我就是因为‘惠农集团’生产卡车,是大工业。‘全力企业’生产空调,是民用产品,我才更加看好‘全力企业’。”

“说说你的理由呗!”

“我们的汽车工业早就落伍了,苏联的技术也不太行,‘惠农集团’仅仅能够完成组装,想要生产出合格的发动机真的太困难了。

‘全力企业’的研发投入很大,家用空调的技术门槛其实不太高。

在黄市长管理下,再加上黄瀚那个天才出谋划策,两三年内所有的零部件全部国产化大有希望,再积累个三五年,拥有国际竞争力也不是梦想!”

“咦!有道理,我至今都没听说过哪家生产空调的厂子有多么不起。

但是知道一汽的解放、二汽的东风,南京的跃进,还知道沪城正在合资生产的德国大众牌。‘惠农集团’要跟那些单位竞争,还就真的够呛!”

秦昆仑说得很对,八七年,中国生产空调的企业都在起步阶段,牌子很杂,没有谁独霸天下,连独霸一方都做不到。

原本太州诞生的“春兰”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做成了国内空调第一品牌。

现如今因为黄瀚带来的蝴蝶效应,太州“春兰”消失了,三水“全力”横空出世,发展势头比历史上的“春兰”还要迅猛。

预计八八年,“全力”空调得销售额就能排名全国第一。

陈义华道:“竞争对手弱,国内市场大,正是创牌子的时候。

黄市长从来没有忽视过产品质量,又特别注意自身形象,明年‘全力’空调的售出数量在国内独占鳌头最有希望。”

“嗯!你这么一分析,我心里明镜似的,以后我们更加要重点扶持‘全力企业’。”

“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引进外国技术和资本合资‘惠农集团’。”高市长道。

秦昆仑反问道:“谁不想?莫非你有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