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页

一个农村孩子,一个月有了十块钱,再从家里带二三十斤米,肯定足够吃饱肚子。

来自后世的黄瀚知道此时的绝大多数农村少年初中毕业或者小学毕业就跑去大城市打工。

他们把青春交代给了大城市,劳动的剩余价值也丢给了大城市,体力不支时回乡,医保、社保却要成为家乡的负担。

当然,极少数混得好在大城市立足并且买了房子落了户口的除外!

黄瀚办起“全力职业中学”的初衷就是最起码让这些少年多学习一年半的文化知识,花一年半的时间掌握一技之长。

即便他们还是选择出外打工,由于有了小中专文凭,有了一技之长,获得的报酬也大不同,成功者的比例肯定翻倍。

农村人担心的多出三年负担,有了“全力企业”免收学费、住宿费、补贴伙食费的承诺足够了。

再有了只要拿到毕业证书,农村户口的毕业生也能进“全力企业”工作,成为“农民合同工”的保障。

相信绝大多数中考落榜初中生都会乐滋滋选择接受挑选。

学校只要上马了就不存在其他职业中学难管理的普遍现象。

因为黄瀚有手段,免收学费、住宿费、补贴伙食费并且承诺成为“全力企业”正式工,都是有前提的。

黄瀚帮助人从来不会“不设前提”,接受帮助的必须加上自身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帮助。

在校学生想要获得以上条件,都必须建立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前提下。

想来学校混世界的立马开除,打架闹事的逮捕,学习成绩不达标或者劳动表现极差的不给毕业证。

学校有生杀大权,何愁学生不听话?

况且“全力职业学校”招生时尽可能挑选成绩靠前的落榜生,质量总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