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运公司有钱,愿意支持县里的工作准备挤出一百万修建联运大厦。
黄瀚听秦昆仑和钱国栋讲了计划和顾虑后,安慰道:“你们用不着担心,没有一丝办砸了的可能性,哪怕县里上上下下都不作为,及格线也是板上钉钉。”
这真不是凭空臆断,三水县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就是人口净流入,到二零二零年人口膨胀了接近八倍。
几条商业街加起来的里程不低于十公里,如果把所有对外营业的门脸房面积加加起来算,何止百万平方米?
现在集中打造一公里的商业街,营业面积也就是二十万平方米左右。
即便一个外来商户都吸引不到,三水县自己就能消化那些营业面积,只不过时间需要得长一些罢了。
况且两千零二年,三水县还在西郊弄出个“华东五金城”,那里的建筑面积就有四十五万平方米,只不过一直不温不火。
失败都主要原因就是不应该跟风。
九十年代末,中国大地上刮起一阵风,太多地方在办全国性的大市场,绝大多数是拍脑袋决策,成功率极低。
现在才是八四年下半年,竞争对手都很弱,有三水县政府牵头集中三水县拿得出钱的企事业单位共同修建商业街,还要拉上社会资本。
这完全是领先一步,如果不能成功,应该是倒霉到家了。
这件事秦昆仑最上心,他问道:“你为什么能够这么肯定?”
“西大街本来就是我们县的繁华所在,我们设计时掌握一条,主街不可以开汽车、骑自行车。主街南北都各有一条大马路存放自行车、停汽车、货物进出都从这里进出……”
步行街概念此时没人提,上海南京路现在都不是步行街。
三水县有计划地打造出步行街商业区,仅仅凭三水县、太州市一百几十万的人口基数,就能让这条街热闹起来。
听黄瀚讲了构想,秦昆仑和钱国栋都认为容易操作。
原本三水县就有不少公共汽车班次跟太州对开,只不过是汽车站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