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页

后来听朋友、同事描述了火爆的场面,听他们学着唱了几句,这些年轻人顿时被吸引了。

谁知他们白跑一趟,人家卖票的桌子根本没摆出来,演出团队根本没露面,一打听,原来是门票已经全部卖光了。

几个年轻人失望透顶,娘的!真“迟到”了,一个同伴嗷一嗓子“哦……他比你先到!”,气得伙伴们直翻白眼。

他们不甘心,居然在电影院门口询问路过的群众有没有“激情三水”晚会的门票,他们愿意加五毛钱一张购买。

还真的有不少群众把买到手的门票卖了,因为他们前段时间听说了,工会要发演唱会的门票,一人两张,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多余的门票。

接下来的几天,加价买票的太州青年更多了,因为回去后的小青年广而告之,“激情三水”演唱会一票难求。

这就是从众心理,越是买不着越是给人奇货可居的感觉,越有人上赶着挖空心思买。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是等待工会发演唱会门票的广大职工失去耐心,围堵工会干部,问什么时候给他们发晚会门票。

因为街面上的门票已经翻了翻,如今拿两块钱都未必能够买一张。

第四百六十六章:团体票

工会干部苦着脸说了实际情况,原本都是人家上门推销门票的。

这是大实话,以前人民剧场、电影院都是这样,都是上门联系,甚至于还得请客送礼。

谁知人家“师恩桥”筹备处的老师根本没有上门,他们这两天打听过了,据说是门票根本不够卖!

不少青工愤怒了,当场就有人开始嚷嚷:“工会没票发干嘛不早说,害得我脑袋发热,把上个星期天买到手的两张票给卖了!”

一个青工笑道:“你小子还不是为了赚一块钱?”

另一个指正道:“不止,他卖的是两块钱一张!应该是赚了两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