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页

“咦?”这倒是不太清楚。

三水县的农村人家办红事、白事不可能去饭店,其实不仅仅是农村,此时绝大多数城里人家也是自己忙。

比如大前年爷爷过七十大寿,就是在老宅忙的,兄弟、妯娌几个齐动手,八个人中,唯有黄道舟一人全然不会做菜,帮不上什么忙。

九几年以后出现了专门给农村人办酒席的班子,都是厨子带着两三个打杂的跟主家谈好包厨一桌多少钱,锅碗瓢盆、圆桌、凳子都是他们提供。

现在的群众大多数比较贫穷,消费能力不强,农村人办酒席大多数是以“六大碗”为主。

因此根本没做“包厨”这种营生的人,也没几个专业的厨子,家里办席面也就是请亲戚、邻居中烧菜有两下子的帮帮忙。

请人基本上用不着花钱,满满的都是人情味。

其实高手在民间,不是专业的厨子也就少了那种都是一个味儿的感觉。

往往烧出的拿手菜都是一绝,在饭店根本吃不着这种独有的特色。

赵秀贞强调刘晓莲能干,黄瀚是认可的,他点头道:“嗯!奶奶说得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太好了,你这算是答应晓莲去你家饭店上班了。”

“当然答应啊!去了也是跟秀儿姐姐拿一样的工资,用不着她给顾客端茶倒水,在厨房炒菜、摘菜、杀鱼、杀鸡就行了。”

黄哲远听了这话,满心欢喜,点头赞同道:“这样安排好得很。晓莲肯定能够做得来那些活计。”

老人家总觉得这是个心事,现在心事放下了,心情特好,居然拿杯子给黄瀚倒了二三钱白酒,喜滋滋道:“今天高兴,你陪爷爷喝一口。”

“喝酒?”黄瀚早就想了,只不过如今是个小学生、小孩子,哪敢造次?

“爷爷,万一我喝得满脸通红、满口酒气回家被爸爸发现了会挨揍的!”

“哈哈,你爸爸现在忙得很,哪有空管你,你只要机灵点、躲着点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