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见三嫂真给三块钱,今天厂子休息,一整天都在缝纫的方桂兰心里激动嘴上客气道:

“我前两天就干了大半天活儿,怎么能拿这么多?要不我拿两块钱吧!”

“别客气,又不是按天算钱,不是说好了做一只给一块钱么,拿着吧!我看你手脚麻利,以后一天肯定不止做一只。”

“嗯!我是越做越顺手了,还可以起早带晚提前下班,估摸着两天做三个应该不成问题。”

已经半卖半送出去十几只“劳动布双肩包”,知道这种包简直是人见人爱。

张芳芬信心百倍,她相信只要布料跟得上,每做一个“双肩包”都能够赚到钱,只不过多少不同罢了。

方桂兰手脚麻利做事认真,能够让她多赚点辛苦钱再好不过。

张芳芬给她吃定心丸,用不容置疑的口气道:

“放心吧,只要缝得结实、缝得漂亮,哪怕你一天做三个也是按照一个一块钱给!”

方桂兰果然很开心,乐道:“呵呵,明天我换早班,我也跟人家学,早早的溜回来。

我们单位混账得很,我在班组里从来不迟到早退,干的活儿最多,反而是钱拿得最少的。”

张芳芬笑到:“那是因为你工龄短,人家都是老职工!”

确实如此,方桂兰娘家就住在塑料厂附近,也是农村户口,由于被征用土地得到了一个名额成为了塑料厂的工人,变成了非农业户口。

“非农业户口”比农村户口好多了,但是比正经八百的城市“定量户口”又会有些差别,有些计划劵轮不着“非农”。

一个农村人得到了工作机会当然无比珍惜,在厂子里玩命干。

往往有些资历的正式工都欺负农村上来的“征用土地”工,明明不是干部,也敢使唤他们,苦活儿脏活儿都是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