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用温火熬制了两天的牛皮,就是提前准备好的,现在给众人看到的也都是成品。在看成品的时候,将制作过程讲解了一遍而已。
就是反复的翻搅加水熬煮,逐渐熬制成皮羹的样子趁热弄掉里面无法融化的杂志就行了。
现场教学是从融合开始的,将熬制好的胶和松烟混合放在大国之中反复的翻搅成团就行。然后再指挥那些想要动手的学生还有学生家长将那一团团的东西搓揉着墨球。然后使劲儿的捶打,因着分的份儿数多,所以捶打起来效率也快了不少。
捶打的过程之中添加十两的樟脑,可以让墨香保持长久。为了加快晾干的速度,直接放在了炭火架子上继续捶打,等将里面的水分烘干,墨饼也就更加油润了。
最后就简单了,将墨饼塞到模具之中压制成型,拿出来最后晾干就好了。
制作过程之中,唯一算得上需要花费的就是牛皮。毕竟牛这种管制农耕牲畜的死亡率并不高,牛皮不好搞。
不过熬制的牛皮就是为了增加墨条的油润性而已,所以驴皮啊蛇皮啊猪皮什么的都行,就算什么皮都没有了,直接略过最后用猪油和胶替代也可行的。齐民要术上记载的那个房子,添加梣树皮汁和鸡蛋白也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的。
选择多多,看自家情况。
毛笔的制作没有演示,而是直接口头讲了一遍。找一根粗细适合的细竹裁剪成合适的长短,然后浸泡弄湿用绳子捆绑在木板上坤直,羊毛清洗筛选之后用篦子细细的笼过最后捆成一个笔尖再用胶水粘到弄好的笔杆里面。
做成什么样子,可以仿制你家孩子现有的毛笔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