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亲爹都要排在后面。
四叔为人热情大方,爱干净,做事有条理,性格又爽朗大方,从不斤斤计较,待人也真诚守信,虽然吃得有点多,但饭桌上,他是从来不会和家里其他人抢菜等等,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一直坐在饭桌上。
今天这些话要是换一个人说的话,他们早就甩脸子了。
事实上王大柱和王三柱也不差,只是,怎么说呢?
可能是因为农忙的时间太累,也或者就是他们嘴上答应,想着两人是小孩子,心里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在一次次地笑眯眯地答应了儿子,又一次次的忘记后,这两位在儿子心里已经落下了不守信的深刻印象。
哪怕因为他们逐渐长大,这样的情况就慢慢地再减少,但孩童时固有的印象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
听到两个侄儿这么说,王四柱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是这样的,秦叔在一开始送东阳去读书的时候,就做了两手准备。”
他说话。
王家人都认真的听着。
特别是王大柱他们。
“我觉得秦叔是个特别有智慧的人,嗯,就是有智慧。”
王四柱重复了一遍,“我们家的情况和秦家差不多,大家齐心协力,供两个孩子读书,苦一点日子也能过的,但是,宁初,宁轩,我和你们的爹都会老,你们会长大,会成亲生子,下面的弟弟妹妹也是同样如此,到时候养家糊口的担子就要落到你们的身上。”
王大柱想说他能干到五十岁,时间还长。
只是想着明年老四就要成亲了,就算是第二年才生娃,那么过不了几年老四的孩子也会长大,他,老三都有一个儿子去读书,总不能让老四的儿子不去吧,三个的话,他觉得悬了。
“所以啊。”
王四柱开口说道:“秦叔给冬阳限定了一个年龄,若是二十五岁之前,都还什么都念不出来的话,就不读了,到时候要么在县城里去做账房或者找些其他轻松的伙计,要么找个私塾当启蒙先生,这样的话,不管是哪一条道,总归冬阳也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