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把写好的竹简交给秦至庸,说道:“这是老夫写的家书,你帮我带回赵国。交给我的……族人。”
由于资源匮乏,笔墨竹简,必须要省着点用。为了把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荀子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自身的精神气。古人写文章,那是真的在用心血。
有些先贤,写完一片文章,甚至会一夜白头。
秦至庸读书做事都能专注,可是还做不到像荀子的治学状态。
秦至庸接过竹简,慎重地说道:“老师放心,学生一定把家书亲手交到老师的亲人手里!”
家书其中代表的含义,秦至庸能体会到。可不是像网络时代,和打个电话,发给微信,完全是两回事儿。
家书抵万金,一点都不夸张。
荀子笑着说道:“你先去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吧。”
秦至庸回到房间收拾东西。其实,他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收拾的,只有几条粗布衣服和两双鞋子。
李斯和韩非再次找到秦至庸。
李斯给秦至庸带来一把长剑,说道:“小师弟,你从老师那儿出来,我就猜到你会离开稷下学宫。出门在外,有些不太平,我给小师弟准备了一把长剑,防身用。”
李斯学的帝王心术,察言观色的本事可不小。
秦至庸说道:“多谢师兄,我和使团一起去赵国,不会有危险。就不用带剑了吧。”
韩非说道:“还是……带上剑……更完全。”
秦至庸说道:“我不想和任何人为敌。我相信也没有人能伤害我,哪怕是君主也没有这个本事。”
秦至庸的语气中,带着巨大的自信。
论武功,哪怕剑圣曹秋道都不是秦至庸的一招之敌。只有荀子知道秦至庸懂武艺,其他人,都认为秦至庸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