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秦至庸暗道:“皇宫里有此等强者镇守,怪不得元朝气数未尽。此人的心灵修为,比起我强一些,不过他对我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一个朝廷的中枢,要是没有高人和智者来镇压气运,显然是不可能。只是秦至庸没有想到,这位高人的精神念头,竟然可以笼罩整个大都。

秦至庸的感知力超强,可是他都没有办法感知到整个大都的情况。毕竟整个大都的面积,实在是太广了点。

方东白见秦至庸站着不动,轻声问道:“秦先生,你这是?”

秦至庸笑着说道:“没事。咱们走吧。”

皇宫里。

国师穿着朴素的僧袍,正在给皇帝和太子讲经。

突然,国师停下讲经,眼中露出了震惊的目光。

如果说国师精神念头给秦至庸的感觉,是纯净的金色佛光,那么秦至庸的心灵之力给国师的感觉,就是圣洁白色的浩然之气。

虽然二人没有见面,可是他们彼此清晰地感知到了对方的存在。

皇帝问道:“国师,怎么停下不讲了?”

国师说道:“皇上,太子殿下,有高人驾临大都。此人,是个读书人。”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说道:“不过是个读书人罢了。不用在意。”

太子点头道:“父皇说得是。读书人没什么了不起。我的那些老师,就有几个所谓的大儒,他们都是弱不禁风,只会耍嘴皮子的老家伙。还是我手中的弯刀和弓箭,更厉害。”

蒙古人已经统一了中原数十年,可是他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始终认为弯刀和弓箭可以治理天下。皇帝和太子都是如此,其他蒙古人是什么想法,就可想而知。

国师苍老的面容上,露出了担忧,摇头道:“皇上,太子殿下,此次来大都的这个读书人,和那些腐儒不同。他是真正的大儒。刚才贫僧用精神念头感知到,他已经练成了儒家传说中的浩然正气。用咱们密宗的境界来划分,他已经是菩萨境界。此人还非常年轻。天下间,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年轻人?莫非他和布达拉宫里的活佛一样,是转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