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良久。
秦至庸继续下笔。
“三十而立。不是成家立业,而是立志向。确定自己这一辈子要干什么。有了志向,才不会迷茫,才不会蝇营狗苟。我已经二十七岁,是该给自己立志向了。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辈子学问,做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去探索那浩瀚无穷的知识和学问。”
人生在世,给自己做一个合理的定位,明确志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王阳明先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不是为了发财。他是为了成圣成贤。正是有了大志向,他才成为了儒家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最后可以和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儒家先贤比肩的存在。周总理更是从小就立志要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秦至庸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和先贤们相比,但是不妨碍他立下志向,更不妨碍他修身修心,去探索学问追求知识。
有了志向。
秦至庸的眼神立刻变得坚定起来。思想和心灵好像一下子升华了。
用修行界的话来说,此刻的秦至庸,心中已经有了“道”。
第7章 生性多疑的东厂高手
写完日记,剔骨刀放在了枕边,秦至庸躺在床上,身心疲惫,很快入睡。
秦至庸睡得很沉,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失。
嘭嘭嘭。
敲门声响起。
秦至庸一个睁开眼睛,快速坐起来,将剔骨刀拿在手里:“是谁?”
金镶玉的声音传来:“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