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方便的时候,她自己开车去接送,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问题在于,接回来的孩子写作业怎么办呢?
佟珊珊于是又在社区里召集了有时间的志愿者,大家排班来辅导孩子作业。
没想到,平日里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家长,在体验了两次之后发现,其实组团育儿更省事儿了。
孩子有了比较,才有了竞争。
孩子写作业的问题解决了,小区里的居民家庭也和谐了,妻子也不高血压了,丈夫也更爱回家了。
但毕竟志愿者数量还是不太足够,为了带头做表率,佟珊珊请了两位重量级人物出马,分别是华院长和曹教授。
曹教授退休之后就来京与他们同住了,婆媳共处一个屋檐下,佟珊珊每日里做小点心讨自家婆婆大人欢心,婆婆曹教授则闲来无事,去市民中心活动活动,带带老年德语课,讲讲德国的风土人情之类的,也是颇受欢迎。
这边社区的老年人素质都很高,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曹教授做了一辈子的大学老师,但对于教孩子,还是有些头疼,没想到现在孩子的英语这么难,饶是她英语十分的好,偶尔也要翻翻资料,发现一些语法其实已经过时了,但应试教育,没有办法,只能教。
不过曹教授耐心很好,小朋友们又觉得曹教授很有学者风范,能够乖乖听她上课,偶尔她还会开设一些德语兴趣课之类的,报名的不光有孩子,甚至还有家长和周边金融街的白领。
正好曹教授也可以借此,消遣退休后的闲暇时光,觉得颇为充实。
至于华院长,则被自家老婆大人抓着,每周四必须准点回家,帮忙去市民中心带孩子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