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信道教,正如帝镇里有一间小佛堂,这里也有一个小道观,让赵佶画了太上老君像挂起来,每天从树上扯点水果供奉一下,上午供上,中午随手拿一个就吃光了。
赵顼一听儿子在说这个事,也拈香拜了拜——他们自己制的香:“似我们这等有为君王,偏偏寿命这样短。可悲可叹。”
赵曙:“唉。”
父子三代短命,多少雄心壮志付之东流。
赵构退位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之间,和儿子保持了非常和睦的关系,称得起天下表率。他死了之后,赵昚痛哭不已,他对鬼差说:“父慈子孝,莫过于如此。”关起门私下无人时还能哭,是孝子啊!还以为他会笑。
等到见了祖宗们,就两个问题:“当时为什么议和?”
“杀岳飞到底是谁的意思?金主?你?秦桧?”如果说是金主,那这臣构当的实实在在。如果是皇帝自己,那就是自毁前程。如果是秦桧,好么,丞相能杀领兵大将,皇帝被完全架空。
赵构看到父亲蔫哒哒的样子,就知道这是送命题。
他认怂认的飞快,跪地长叹:“百姓苦与北伐久已,再不议和,南方各处都要谋反!!”
第332章 是个弟弟
赵佶,和他俩木字边的儿子, 赵桓赵构。父子三人, 围绕着靖康之乱前后, 经历了宋朝迄今为止最大的变革。
赵构跪在祖宗面前,宋太宗的画像真是栩栩如生, 和本人几乎一模一样,虽然换了一身衣服,但绝对认不错。旁边那个长的一模一样, 就是稍微瘦一点的胖子, 准是太祖。他的思维还是很清晰:“若不议和, 天下百姓必受人蛊惑,一同谋反。但这件事, 说来话长, 请诸位祖宗稍安勿躁, 听赵构慢慢道来。”说起了一段长长长的内容, 大概内容是‘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