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页

武曌:“有人说王安石乃神主之褒姒、妲己也。果不虚传。你们二人真是情深一片。”什么啊你都能硬着头皮赞美他,只能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王安石大怒:“休要玷污我们君臣之情!如汉武待卫青,武周待众臣之事,未曾有过。”你以为我们君臣像你们似的,关系好因为睡过觉吗?

欧阳修连连敲桌子:“王安石,休要胡言。”虽然汉武帝和大臣们的关系扑朔迷离,但武周皇帝幸过谁,都在历史上记录的很清楚,宰辅在名单之外。

武曌问:“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苏轼写的就是你吧?”

王安石很快就被按住了,二人不愿意让他再吵,一个是他俩觉得太宗很厉害,另一个则是则天皇后的杀气太过明显。

这要是则天皇后拔剑杀了他,咱们是报官还是不报官?

……

新君赵煦九岁继位,此时执政的是高滔滔,太皇太后的御座和皇帝的御座设的大殿两端,众臣上朝议事时,只对太皇太后禀报事项,但每次皇帝都要严肃的坐在那儿,看他们的后背。

或许是因为皇帝年幼,儿科在此时发展迅猛,钱乙写了一本著名的《儿科药证直决》。

高滔滔执政八年,发生了又一次诗案——车盖亭诗案——打击范围非常广泛,试图根除新党。她很清楚自己仔仔细细监管教育的皇帝和他父亲一样,想要变法,喜欢王安石那套误国的理论。

但她又无可奈何,只能在临死之前叮嘱自己的亲信们及时退避。

等到高滔滔与赵曙团圆后,赵煦终于扬眉吐气,开始改天换日,母亲的地位提高了一些,虽然名分没变,还是太妃,但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向太后可不如高太皇太后那样强有力。把新党中最有才干的章惇拜相,开始不遗余力的打击太皇太后的亲信以及司马光的全部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