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以为自己女儿的桃夭是一颗桃子树。
折松年却认认真真解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宋家阿爹客厅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也取不出这样的名字。闺女的名字还是跟着媳妇娘家的外甥女取的。
听说叫什么灼花?
好难听啊!他知道着就是烧起来的意思,难道把一朵花烧了?
还是女儿这个桃树好听。
折松年不得不再次解释,“不是灼花,是灼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宋家阿爹:“……听不懂听不懂,算了,我可不管这个!”
于是等宋桃夭耍完鞭子回来的时候,就见她家阿爹竟然跟个弱不禁风的小书呆子说得津津有味。
宋爹:你看我哪里像津津有味的样子!
宋桃夭将鞭子缠在腰上,走过去将这个小书呆子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然后有些满意,“他也长得好好看呀。”
很明显,父女两个人都有一些看脸。
宋爹还留了折松年一块吃饭。
徐先生听完之后很是羡慕,立马就在隔天晚上上门家访。
他是挑着吃饭的点上门的,宋家自然是不好拒绝。于是徐先生吃了一顿肉,激动得都想哭了。
好久没吃肉了。宋爹不太明白读书人怎么就这样说哭就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啊。
徐先生就当即表示,“只是想到我那总是吃不到肉的徒儿。”
宋小姑娘大眼睛闪啊闪,“是那棵松树吗?”
徐先生:“……”
是松年!
但是为了这口吃的,他点点头,“是啊。就是他。”
宋小姑娘就挺心疼的,“家里还有点肉,你拿回去给他吃吧。”
宋爹又是眨眼睛又是咳嗽,都没有用,家里的那串腊肉还是被给了出去。
折松年得以吃了一碗腊肉饭。徐先生坐在凳子上拿着扇子拿腔拿调的道:“所以说,吃饭这一块,先生我可从来没有亏待过你,你看看,这般大鱼大肉,是你从前没有过的吧?”
然后羡慕得很,“早知如此,我就算再饿,也要饿到宋家门前——本来离你家就不远。”
折松年没有听他瞎扯,而是听出了这块腊肉的来处。第一回跟先生生了气,忧愁的道,“您这般做,往后我可怎么上门?”
徐先生就咯吱咯吱——不是咯吱咯吱的笑,而是躺在摇椅上面咯吱咯吱的摇,嘎吱嘎吱的笑。
然后怅然若失,神色怔怔,像是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事情,随后摇摇头道:“青梅竹马,真叫人羡慕。”
“你要好好对她呀,人家给你肉吃呢。”
折松年又害羞起来。
小小年岁,尚且不懂什么是情爱,却已经知道对她好是什么意思。
他努力点点头,“先生放心,我会对她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