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庸的武艺主修是太极拳,而不是陈彦至的养生导引术。因为他觉得太极拳更合适自己。
李中庸的太极拳,已经到了至柔至刚,中正安舒的境界。有了这一身武艺和学识,天下之大,他哪儿都可以去得。
最近,李中庸结识了一个朋友,杨修。
杨修,字德祖,二十多岁,极为聪明,文采,非常出众。若是比文采,李中庸未必能赢杨修。
杨修还没有到“活死人”的境界,但相差不远了。杨修虽然出生于士族杨家,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李中庸相信,杨修绝对没有自己学到的东西多。就修身来说,杨修肯定没有高明的老师指点,杨修甚至不会武艺。
要是杨修能拜在师父门下,李中庸觉得,此刻杨修的成就,绝对在自己之上。
说到杨修,李中庸便想起了才三岁的曹冲,那真是个聪慧异常的小不点。
李中庸心中暗道:“杨修,我已经见过。不知师父说的‘智多近乎妖’的诸葛亮,又是什么样的人物?”
“中庸兄在吗?”
书房外传来杨修的声音。
李中庸回过神来,笑着说道:“是德祖兄啊。请进。”
杨修身穿灰色的长袍,走进书房,说道:“中庸兄,半个月不见,你一直待在太学里。忙些什么呢?”
李中庸说道:“德祖兄,你来得正好。你看看,我改良的蔡侯纸如何?还有,我写的字,能入你法眼吧。”
杨修看向了书桌上。
那雪白的宣纸上,写着“正心诚意”四个楷书大字,端庄大气,就和李中庸身上的气质一样。
杨修的瞳孔微微一缩,惊讶道:“好纸,好字。中庸兄,你将蔡侯纸改良,以后,怕是不会再有人用竹简来书写了。”